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1 秒,为您找到 182245 个相关结果.
  • 卷上 湿病脉证第二

    (俞本。证下。有治字。是。) 【论一首】【脉证十二条】(当作十六条。)【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 太阳病。发热汗出。 按反恶寒。钱注竟属牵强。盖反。是而字讹。千金翼可以征焉。(千金翼。作而反恶寒。窃想反字。后人从本经所补入。)不恶寒。诸注亦不确。巢源无不字。林亿等校伤寒论。及总病论。并既引证之。为是。要之此二证俱有恶寒。惟须以无汗与汗出。为表实...
  • 卷三十七 妇人门

    683 0001-01-01 《济生方》
    [妇人门] 妇人论治 夫妇人乃众阴所集,常与湿居,贵乎血盛气衰者也。血盛气衰是谓从,从则百疾不生;血衰子十倍如七症爱憎方焉 [妇人门] 血气论治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经有所谓七气,有所谓九气。喜、怒、忧、思、悲、恐、惊者,七气也。七情之外,益之以寒热二证,而为九气也。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血气为患尤甚。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壅滞,则血与气并,...
  • (拼音S)第七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055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食泻 病名。即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过食作泻,名曰食泻,即胃泻也。”参见伤食泻、胃泻条。 食泄 病名。因饮食所伤而致泄泻。即伤食泻。以腹痛则泄,泄则痛减为特征。《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详伤食泻条。 食哮 证名。饮食厚味,痰壅气阻所致哮吼之证。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
  • (拼音S)第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190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水中金 名词。出《本草原始》。即月经。详该条。 水中病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水症 病证名。因经络不畅,水气停聚,致腹内结块。《诸病源候论·水病诸候》:“水症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腹内,大小便不利所为也。其病腹内有结块(革卯)强,在两胁间膨膨胀满,遍身肿,所以谓之水症。”治宜理气逐水,用木香丸等方。...
  • 《叶天士家传秘诀》

    儿科著作。一卷。原题清·叶天士撰。本书原无刊本,于1929年刊行《回澜社影印医书四种》时曾据旧钞本影印。书中论述小儿胀病、腹中虫痛、积痛、吐泻、呕吐、泄泻、痢疾、疳、疸、肺脏主病、喘嗽、肾脏主病等小儿杂病的论治。虽说不够完整,但其中辨证治法多结合医案论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道光年间石印本,又收入《回澜社医书四种》中。
  • 第七节 经络辨证

    1016 2023-11-28 《中医医学概念》
    第七节 经络辨证 复习思考题 第七节 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已在第三章“经络”中详为述及,这里只简单说明关于经络辨证和伤寒六经辨证的关系问题,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六经辨证中有些内容与经络辨证是一致的,如六经辨证中也有脏腑和经络病证的内容。但是,正如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一样,经络辨证和六经辨证方法,是有其一定特异性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
  • (拼音F)第一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714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逢逢(péng) 气势宏大、蓬勃。“逢”通“蓬”。《灵枢·逆顺》:“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 肺移寒于肾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因肺金与肾水是母子关系,二脏病理上可相互影响。肺有寒则移于肾,损伤肾阳,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气,水气泛滥而上涌。《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 伏阳 病证名。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
  • 第三节 喘病

    1185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喘病古代文献也称“鼻息”、“肩息”、“上气”、“逆气”、“喘促”等。 喘病是一种常见病证,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中医对喘病有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辨证论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