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349048 个相关结果.
  • 金铃子丸

    657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金铃子丸 处方 金铃子(去核,炒)120克 益智仁 葫芦巴(炒)石菖蒲 破故纸(炒)茴香(炒)巴戟(去心)各60克 木香 白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30克 制法 上药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肾气发动,牵引疼痛,脐腹弦急,攻冲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 山栀子汤

    699 0001-01-01 《中药方剂》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山栀子汤 处方 山栀子仁22克 大青 升麻各30克 阿胶(炒令燥)15克 制法 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 用法用量 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入豉100粒,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圣济总录...
  • 人参败毒散

    592 0001-01-01 《中药方剂》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人参败毒散 处方 柴胡(去芦.二钱),川芎(一钱半),前胡(去芦)、甘草(炙)、人参(去芦)、桔梗(去芦)、羌活(去苗)、独活(去苗)、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各一钱。薄荷少许。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重重,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
  • 天王补心丹

    540 0001-01-01 《中药方剂》
    《校注妇人良方》卷六:天王补心丹 处方 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
  • (二)脏象学说

    1755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二)脏象学说 (二)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器组织的生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人体脏器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的学说。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学对人体组织形态的观察和了解是比较粗略的。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广泛联系,以及临床验证而总结出来的对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认识,则又是比较深刻的。虽然人们有时不能直接认识某一事物...
  • 第一章 阴阳平衡

    2470 2023-11-28 《中医概念入门》
    第一章 阴阳平衡 1、阴阳平衡与失衡 1.1、阴阳平衡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不只用于中医 1.2、阴阳失衡的描述与调节 虚 实 调节平衡的方法(补、泻) 虚实共存 错误的调节 小结 1.3、平衡的控制 1.4、平衡的机制 1.5、多方面的平衡 1.6、平衡要素 1.7、中西医的指标差异 2、阴阳平衡的高级内容 2.1、大平衡下的小平衡...
  • 第一○六章 衰老机制(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602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概述 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衰老与肾、心的关系最为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肾气衰,发堕齿槁”“肾脏衰,形体皆极”,“肾气盛,齿更发长”“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皆有密切关系,因此肾亏是导致人体衰老的主要因素。《内经》认为人的自然...
  • 额旁一线

    859 0001-01-01 《针灸穴位》
    额旁一线,头针刺激区。别名胸腔区。位于头前部,额中线外两旁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0.5寸,即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的线。布有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鼻病等。沿头皮平刺。 名称 额旁一线别名 胸腔区隶属 头针刺激区位置 头前部,额中线外两旁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
  • 第四章 脾胃肠病证

    662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主要证候及特征】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既密不可分,又功能各异。胃主受纳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大小肠为腑,以通降为顺。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病多实,常有寒客热积,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