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1243 个相关结果.
  • 九江散

    …斑蝥各四两(56g),蜀椒、鬼箭羽、连翘、石长生、知母各八分(28g),蜈蚣三枚,虻虫、地胆各十枚,附子四两(56g),鬼臼十一分(38.5g),人参、石斛、天雄、王不留行、乌头、独活、防己、莽草各十二分(42g),水蛭百枚。用法用量 上三十味,诸虫皆去足翅,熬炙令熟,为散。每服方寸匕,酒送下,一日二次。功用 解毒祛风,活血通络。主治 白癜风,及二百六十种大风。重要文…
  • 射干丸

    …各30克 百部(焙干)五味子(拣净)各37.5克 细辛(去苗、叶)贝母(去心,炒令微黄)白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脂)各30克 制法 上十二味,先捣前十一味,细罗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久患呷嗽,咳而喉中多痰,结于喉间,喉中呀呷有声,发即偃卧不得。 用法用量 空腹饮下7丸,稍加至15丸,一日二次。 摘录 《…
  • 龙脑饮子

    …,各三两;藿香叶二两四钱,石膏四两,甘草(蜜炒)十六两,大栀子仁(微炒)十二两。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蕴积邪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除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至二钱,用新水入蜜调下。 又治伤寒馀毒,潮热虚汗,用药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五、六片,煎至七分,温服,并食后服。 摘录 《宋·…
  • 生姜汤

    …斤,甘草(炒)十三斤,杏仁(去皮.尖.麸炒.别研)十斤。 炮制 上炒盐二十二斤同为末。 功能主治 治酒食所伤,心胸烦满,口吐酸水,呕逆不定,饮食无味,胸膈不快。 常服一字,消食化痰,宽利胸膈,不拘时候。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如茶点吃。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生姜汤 处方 生姜15克 茯苓12克 半夏9克 橘皮3克 甘…
  • 羌活补髓丸《备急千金要方》

    …金要方》卷十二 髓虚脑痛不安,胆腑中寒 补髓温胆 羌活补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具有补髓温胆之功效。主治髓虚脑痛不安,胆腑中寒。 组成 羌活、芎䓖、当归各三两(90g),桂心二两(60g),人参四两(120g),枣肉(研如脂)、羊髓、酥各一升(600g),牛髓二升(1.2kg),大麻仁(熬研如脂)二升(1.2kg)。用法用量 上先捣五种干药为末,下枣膏、…
  • 灵应膏

    …再入血竭、儿茶、芸香等末搅匀,倾水中去火性。 功能主治 长肉、生肌、收口。主痈疽发背,及一切溃烂等疮。 用法用量 临用重汤炖摊。 摘录 《外科医镜》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灵应膏 处方 蓖麻子(去壳,研)1两,当归(洗,焙,切)1两,木鳖子(去壳,研)1两,郁金(锉)1两,香白芷(锉)1两,草乌头(炮制,去皮脐)1两,甘草(锉,炒)1两,大黄(锉)1两,赤芍药(…
  • 神照散《圣济总录》

    …。功用 益气安神,清热除湿。主治 中风昏塞,肢体不收,口眼㖞僻。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圣济总录》:“治中风昏塞,肢体不收,口眼㖞僻,神照散方:木香、白茯苓(去黑皮)、芎䓖、人参、独活(去芦头)、蒺藜子(炒,去角)、黄芪(剉)各一两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远志(去心)各三分,萆薢、茵芋各一两,栀子仁二两。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加至二钱、三钱匕,…
  • 托里定痛散

    …卷一。具有养阴补血,祛瘀定痛之功效。主治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 别名 托里定痛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 当归身 熟地黄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 肉桂各3克 罂粟壳(去筋膜,蜜炒)9克 功能主治 治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一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
  • 神效参香散

    …绞痛,甚不可忍,及噤口,疳盅,时瘟诸痢,产后泄泻,及痢疾日久,积秽已去,滑泄不止。 处方 白扁豆(炒)、人参、木香,各二两;茯苓(去皮)、肉豆蔻(去皮),各四两;陈皮(去白)、罂粟壳(去蒂),各十二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脏气虚怯,冷热不调,积在脏腑,作成痢疾,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鱼脑,或下瘀血,或下紫黑血,或赤白相杂,或成五色,里急后重,日夜频并,脐…
  • 橘皮干姜汤

    …日进三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医学纲目》卷三十二:橘皮干姜汤 处方 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 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橘皮干姜汤 处方 陈皮、通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