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5 秒,为您找到 336 个相关结果.
  •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核)、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参两项补其残缺,衍、断则难以复原,约只得原书之半,乃名“半偈”。共载药365种,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本经》药222种,其它后世本草药1...
  • 湿热病篇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生白)撰于十八世纪中期。(又据王孟英考证,认为非薛氏所撰。)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不同表现,故本书着力予以阐析,从此书的论病范围而言,较为单纯;但在叙述病证变化方面,或有庞杂之弊。由于作者受《金匮要略》论痉、湿、喝(暑)及后世“暑湿同...
  •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又名 《中西医判》、《中西医学入门》。医经类著作。清唐宗海(约1862—1918,一说1851—1908) 撰。二卷。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早年学文,后攻医。为早期汇通中西医代表人物之一。唐氏认为中西医各有长短,应摒弃疆域之见,取长补短。唐氏从保存中医愿望出发,力图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著有《本草问答》、《血证论》、《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
  • 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康熙34年)。本书前12卷论病,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后四卷载方。其论病部分,自中风至婴儿共分16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证类次第,悉如王肯堂的《证治准绳》,而选辑较为精审。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诸家之说,最后附以治例。所引诸家有孙思邈、李东垣、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