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70
秒,为您找到
40087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附:中医脉象简介]
1199
0001-01-01
《常见病自测》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脉诊则是这一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古代无数医学家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摸脉搏来诊病的理论,这就是中医脉象学,并将它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一,即切诊。通过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再结合望诊、问诊、闻诊,对病人所患疾病做出诊断及治疗,为古代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学认为脉象的形成,与全身气血及脏腑功能关系密切,气帅血行,心气推动血...
《简明中医妇科学》
1673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妇科著作。南京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两篇,总论介绍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简史。各论阐述调经、带下、孕育、胎前、临产、产后、乳病及杂病等内容的若干病证。论析辨证和治疗较为简要。195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医妇科学》(全本)
2456
0001-01-01
《中医妇科学》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系统地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特有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人...
实用中医儿科学
5199
2023-11-28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实用中医儿科学 实用中医儿科学 王伯岳、江育仁主编。刊于1983年。 本书系全国著名老中医王伯岳、江育仁教授,与全国九个医学单位的四十多位儿科专家、学者一起编撰而成。 全书计百余万言,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包括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生长与保育、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法治法、以及小儿常见证候并治。下篇各论,介绍了初生儿疾病、传染病、时令病及内、外...
《中医诊断学》(全本)
2815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防治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对患者四诊的周密诊察和精确的辩证分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不会有正确的治疗。所以...
《中医词典》r~s(全本)
5400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拼音R (拼音R)第一篇 热气疮 病名。出《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见该条。 热气 ①六气之一,夏令主气,也是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 ②病因病理学名词。指因气机不宜,阳气郁积而变化为可导致疾病的邪气。《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③阳...
《中医词典》h~j(全本)
6083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拼音H (拼音H)第一篇 熇熇(hè) 火热炽盛。《素问·疟论》:“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 齁xx(hōu) 出《普济方》。即齁(鼻合)。详该条。 换睡 出徐润之《最新达生篇》。指怀孕六个月之后,孕妇睡眠须经常转换体位,不宜长时间固...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2694
0001-01-01
《中医之钥》
西医是科技而中医才是科学,西医持的是科技证明,中医持的是科学证据,二者完全不同,科技须要日新月异,而科学是永恒不变的定律。五千年来中医的理论早已是定律,不须要去改变。只要遵从它即可发展出新的病理学,诊断学,生理学了。我用中医二三千年前的古方,治好了许多不治之症,这表示人类的身体从未变过,而方子都不用改变,这就是真理,就是科学,它是恒久不变的。中医与西医的不同...
十八、早泄的中医食疗
742
0001-01-01
《老年食养食疗》
早泄,是男子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此症是由于性欲过度,或因犯手淫,致损伤精气,命门大衰;或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或恐惧过度,损伤肾气所致。治疗除避免上述影响因素外,采用温肾壮阳的食疗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食疗方: 1.狗肉250克,黑豆50克,调以盐、姜、桂皮、陈皮、草果同煮熟食用。每日2次。 2.羊肾1对,羊肉100克,枸杞10克,大米...
中医方剂分类汇集
1197
2023-11-03
《网络杂记》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大青龙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葱豉汤,葱豉桔梗汤,香苏散,加味香苏散,香苏葱豉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1.2.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汤,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
«
6
7
8
9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