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273097 个相关结果.
  • 伤寒例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 伤寒门

    644 0001-01-01 《针灸大成》
      身热头疼:攒竹大陵神门合谷鱼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   洒淅恶寒,寒栗鼓颔:鱼际。   身热:陷谷吕细(足寒至膝,乃出针)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   寒热:风池少海鱼际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   伤寒汗不出:风池鱼际经渠(各泻)二间。   过经不解:期门。   余热不尽:曲池三里合谷。   腹胀:三里内庭。   阴症伤寒:灸神阙...
  • 《伤寒辨证》

    伤寒著作。四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研究《伤寒论》的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为纲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法及加减法,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辅助读物。现存康熙间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 《伤寒大白》

    伤寒著作。四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之疑难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确有见地。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线,认为麻、桂北方可用,南方不可用,有其片面性。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及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伤寒准绳》

    伤寒著作。《证治准绳》组成部分。又名《伤寒证治准绳》。八卷。明·王肯堂编撰。刊于1604年。卷首入门辨证诀,鉴别外感、内伤之发热,阐析伤寒及类伤寒一些症候在因、证方面的不同点。卷一介绍伤寒总例;卷二-四列述六经病主要病证的方治;卷五-六为合病、并病及汗下、吐后等病;卷七为劳复、食复、瘥后诸病、四时伤寒、妇人和小儿伤寒等;卷八分析伤寒脉法及伤寒治疗常用药的药性...
  • 正伤寒

    病名。 ①冬令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病。《伤寒全生集》卷一:“夫伤寒者,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天令严寒,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即时病者,为正伤寒。”脉浮紧,无汗者为伤寒,用麻黄汤;脉浮缓,有汗者为伤风,有桂枝汤。亦可用加味香苏散(见《医学心悟》卷二)。《伤寒大白》称南方无正伤寒,麻黄、桂枝仅可用于北方冬月。 ②指四季感寒的病。亦称大伤寒。《通俗伤寒论·...
  • 小伤寒

    666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病名。一名冒寒,亦称四时感冒。外受风寒之轻者。因四时偶感寒气,或贪凉冒风所致。证见肌肤紧缩,皮毛粟起,头痛怕风,鼻塞声重,频打喷嚏,清涕时流,身不发热,舌如平人,苔或白薄而润。治宜辛散轻扬,疏解宣肺,用葱白香鼓汤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