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426 个相关结果.
  • 榕树胶汁

    …》:榕树胶汁 拼音注音 Rónɡ Shù Jiāo Zhī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 功能主治 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目翳,消瘰疬。" 用法用量 外用:折嫩枝流出的乳汁涂患处,内服:煮粥食。 复方 ①治唇疔:榕树乳汁调醋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
  • 美人蕉根

    … 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茎。全年可采,挖得后去净茎叶,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原形态 美人蕉(《枫窗小牍》),又名:兰蕉(《农圃六书》),水蕉(《生草药性备要》),莲蕉(《台湾府志》),昙华(《药圃回春》),红蕉、虎头蕉、凤尾花、白芭蕉。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绿色无毛,全株被蜡质白粉。具块状根茎。地上枝丛生。单叶互生,叶大,具有鞘的叶柄;下部叶片较为…
  • 山大刀

    …大刀 拼音注音 Shān Dà Dāo 别名 大丹叶、暗山公(《生草药性备要》),暗山香、山大颜、吹筒管(《岭南采药录》),刀斧伤(《陆川本草》),血丝罗伞、大退七(《广西中药志》),刀伤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金鸡爪、大罗伞、散血丹、假太竹(《广西中草药》)。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九节的嫩枝及叶。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
  • 走马胎

    … 《中药大辞典》:走马胎 拼音注音 Zǒu Mǎ Tāi 别名 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产广西、广东等地。 原形态 走…
  • 小金樱

    …目茶(《中国树木分类学》),小和尚藤(《重庆草药》),结茧、狗屎刺、小刺花、苙刺甲、荆刺叶、鸡公子、五甲莲(《湖南药物志》),七姐妹、鱼杆子、青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的根及嫩叶。全年可采,而以10~11月为最宜。 生境分布 生长于较暖的山坡或丘陵地区。分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
  • 田葱

    …田葱,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化湿,解毒之功效。主治水肿,热痹,疮疡肿毒,疥癣,脚气。 《中药大辞典》:田葱 拼音注音 Tián Cōnɡ 别名 中葱(《生草药性备要》)。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田葱科植物田葱的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水田中。分布台湾、广东等地。 原形态 直立草本。根纤维状。茎单干,少分枝,高30~60厘米…
  • 苦地胆根

    …有清热,除湿,解毒的功效。主治中暑发热,头痛,牙痛,肾炎水肿,菌痢,肠炎,乳腺炎,月经不调,白带,痈肿。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根 拼音注音 Kǔ Dì Dǎn Gēn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 主根圆柱形,弯曲,有很多棕色支根。质坚,折断面外层白色,内层黄色,中空。 …
  • 白饭树叶

    …虫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头疮,脓疱疮,湿疹。 拼音注音 Bái Fàn Shù Yè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白饭树的枝叶。 生境分布 生于溪旁、路边、灌木丛中。分布广西、湖南,贵州,广东、台湾等地。 原形态 白饭树(《生草药性备要》),又名:金柑藤,鱼骨菜,白鱼眼、鱼眼木、白火炭、白泡果。 落叶灌木,高1~3米。茎红褐色,老枝具粗短刺。叶互生…
  • 倒吊蜡烛

    …肝硬化腹水。 《中药大辞典》:倒吊蜡烛 拼音注音 Dǎo Diào Là Zhú 别名 神仙蜡烛(《广州植物志》),墨柱根、章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倒吊笔的根或茎。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乔木,高约5~12米,有乳汁。叶对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长8~12厘米…
  • 七星剑

    …,中暑,呕吐,泄泻,水肿,湿疹,疮疡肿毒,带状疱疹,阴疽瘰疬,跌打伤痛,毒蛇咬伤。 《中药大辞典》:七星剑 拼音注音 Qī Xīnɡ Jiàn 别名 小叶不红、假芥兰、星色草(《生草药性备要》),独行千里(《本草求原》),野香薷(《岭南草药志》),小叶荠薴(《广西植物名录》)。 出处 《生草药性备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细叶七星剑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