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143 个相关结果.
  • 一服饮

    …附子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陈米饮送下。主治 ①《医说》:心脾疼痛,数年不愈者。②《百一》:心腹绞痛。方义 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重要文献摘要 《医说》:“福唐梁绲,心脾疼痛,数年之间,不能得愈,服药无效。后得良药一服饮,服而果验。”《内科医案》:“福唐梁绲,心脾疼痛,数年不愈,服药无效。或教事佛,久之,梦神告…
  • 加味防风通圣散

    …、连翘、芒消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一分,白术一分,栀子一分)加苦参、天麻、蝉蜕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锉。水煎,早、晚各一服。主治 大风、毛脱落、肌肤拆裂。使用注意 忌房事、盐、酱、荤腥、生冷油腻之物。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杏林跬步  张杰临证医案经验集》:“《渚病源候沦》指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癌瘾疹。”对于…
  • 六味桂枝汤《圣济总录》

    … 《普济方》:“六味桂枝汤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解表。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节)、石膏、干姜(炮)、白术(生用)、苍术(米泔浸,麸炒)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连并温服,不拘时候,衣覆出汗。”《吴门曹氏医案》:“蒋常熟,干咳无痰,身热微汗,饮食从此递减,面色从此萎黄,气息从此短促。脉数带促,又见紧象。口舌不渴,时吐清水。是少阴阴亏,风入袭入,留而不去,…
  • 连翘薄荷饮《痧胀玉衡》

    …砂仁五分,水煎,稍冷服。主治 痧症食积气阻。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痧胀玉衡》:“连翘薄荷饮,治痧食积气阻之剂。香附、卜子、陈皮、连翘。水煎加砂仁五分梢冷服。”方论选录1.《齐氏医案》:“曾治蒋东升次子,心疼发热,口吐涎沫,吐蛔数条。诊之右关沉细而紧,余脉洪数。刺腿痧筋二针,微有紫黑血出。乃与连翘薄荷饮四剂,痧退而仍寒热往来,乃与小柴胡汤三剂而热退身安。”2.《中医大辞典方剂分…
  • 治肿饮

    …饮组成 灯草一把(先将水四碗煎至二碗),萝卜子一两(微炒),砂仁二钱(微炒)。用法用量 将二味研末,倾入灯草汤内,略滚即盛入茶壶内,慢慢吃下;吃尽不见效,如前再煎一服。俟腹响放屁,小便长而肿即退。功用 行气消肿。主治 水肿。重要文献摘要 《增补临证指南医案》:“治肿饮:灯草一把(先将水四碗煎至二碗),萝卜子一两微炒,砂仁二钱微炒,将二味研术,倾入灯…
  • 加减八味丸汤

    …辨证录》卷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减八味丸汤组成 熟地一两,山茱萸、丹皮、山药、麦冬各五钱,北五味一钱,肉桂、泽泻各二钱,茯苓三钱。用法用量 水煎服。功用 滋肾补气。主治 男子肾火虚弱,一交接妇女,则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以凉物投入则快者。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外科医案》:“男子,每交接,耳中作痛,或作摔,或出水,以银…
  • 六物黄芩汤《活人书》

    …广嗣全诀》:“六物黄芩汤,治壮热,腹大短气,往来寒热,饮食不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点校本 第10册 儿科 上卷401~458》:“治下后热不退,身壮熟百骨节疼,栀子仁汤、大连翘饮、六物黄芩汤、五物人参饮,对证选用之。”《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若同时伴有呕逆(干呕,下利,发热),偏于实者(有腹痛),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偏于虚者(无腹痛而有心下痞硬),用六物黄芩汤。”《伤寒类证活人书》:“六…
  • 加味泻白散

    … 用法用量 原书治上症,以本方去人参、甘草。 摘录 《麻科活人》卷三 《马培之医案》:加味泻白散 处方 桑白皮2钱,苏梗1钱,川贝母1钱,橘红1钱,甘草3分,瓜蒌皮3钱,杏仁2钱,地骨皮1钱半,茯苓2钱,雪梨3片。 功能主治 鸡胸,气粗身热。 摘录 《马培之医案》 《症因脉治》卷二:加味泻白散 处方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防风、荆芥、桔梗。 …
  • 加味温补通阳方

    …,不能持物,多年来伴腹泻,面黄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弱,某医院诊为脊髓空洞症。是脾肾不足,气血两虚,风寒内袭,经络阻塞所致。投以加味温补通阳方,服药6剂,感觉舒适,食欲较佳,上方加减间断服药半年余,病情明显好转,左半身麻木逐渐减轻,温痛觉逐渐恢复,功能渐趋正常,追访五年,情况良好。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早、晚温服。 摘录 方出《刘惠民医案》,名见《千…
  • 理中加茵陈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

    …人参、白术、甘草、干姜、茵陈各二钱。用法用量 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服。主治 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变为阴黄。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南雅堂医案》:“一身面目俱黄,暗如熏黄,已食如饥,倦怠嗜卧,短气,小便色黄,自利,乃脾胃湿热内郁,膀胱之气不化,渐成黄疸,证属虚候,以炒白术三钱,人参一钱,千姜八分,炙甘草八分,绵茵陈二钱,白茯苓三钱治之。”《医钞类编》:“发热头汗,渴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