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巴豆饼灸

    664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针灸学名词。系间接灸的一种。《针灸大成》灸阴毒结胸:“巴豆十粒研烂,入面一钱,捣作饼子,实搽脐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许,灸七壮。觉腹中鸣吼,良久自通利。”《类证普济本事方》治结胸:“巴豆十四枚,黄连七寸和皮用,捣细末,用唾津和成膏,填入脐心,以艾灸其上,腹中有声,其病去矣。”
  • 任脉

    892 0001-01-01 《针灸大成》
      任脉经穴歌   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   此经不取井荥俞合也。   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
  • 第一章 经络总论

    740 0001-01-01 《针灸学》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内经》关于经络的记载说,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藉以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护协调和相对平衡。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经和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指经脉,犹如途径,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为络...
  • (拼音Z)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32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宗司 运气术语。指五气运行各有主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王冰注:“宗司,谓配五气运行之位也。” 宗气泄 病证名。即宗气外泄。为心阳不足之外候。症见气喘,虚里搏动应衣。多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宗气 生...
  • 针害

    针灸学名词。指因针刺治疗不当而使患者组织或器官受到伤害。《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指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刺伤内脏或脑脊髓,后果则更为严重,可致气胸、内脏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予以处理。故针刺时,除选择适宜而质优的针具外,对重要血管神经及...
  • 针灸大成针法

    636 0001-01-01 《中医刺灸》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名济时,编着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后经扩充辑集为《针灸大成》十卷。
  • 论述迎随与调气

    629 0001-01-01 《中医刺灸》
    《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迎,指泻法;随,指补法。运用补泻针法必须知晓营卫气血的传注分布和盛衰,根据它的顺逆以行补泻。顺着经气以益其不足为补,所以称为随;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为泻,所以称为迎。疾病的产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的缘故,所以针刺调气也必须以阴阳...
  •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 明·傅仁宇(字允科)著,约成书于1644年。 又名《傅氏眼科审视瑶函》、《眼科大全》。全书六卷,卷首介绍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及前人医案23则。卷一为总论,叙述五轮八廓所属论、目为至宝论、钩割针烙宜戒慎论、内外二障论等。卷二论述病因病机,内容录自《原机启微》。卷三至六介绍眼病症候,述其证因治法,兼论小儿目疾,眼科针灸等。本书将眼病分...
  • 阳陵泉穴

    1531 0001-01-01 《针灸穴位》
    阳陵泉,经穴名。出自《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别名筋会、阳之陵泉、阳陵。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小儿惊风、肩痛。直刺1-1.5寸。 名称 阳陵泉穴别名 筋会、阳之陵泉、阳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