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0 秒,为您找到 175642 个相关结果.
  • 四前

    765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定位:位于手掌侧,五指远测指节横纹之两端(每指两穴),左右手各10穴。 主治病症:大骨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备考:《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四前,位于手指之掌侧,远侧指节横纹之两端,每指二穴。主治大骨节病,指关节未节疼痛。”
  • 旁虎

    605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定位: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小头高点间稍后方。左右手各1穴。 主治病症:咽喉炎,手背肿痛。 备考:《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旁虎,奇穴。中指与食指歧骨间,上都穴稍后方。针二至三分。灸三至七壮。主治咽喉发炎疼痛;亦治手背肿痛。”
  • 纠内翻穴

    717 0001-01-01 《针灸穴位》
    纠内翻,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纠内翻3。位于小腿屈侧,腓肠肌肌腹下交角,向外侧平开1寸,即在膀胱经承山穴向外平开1寸处,左右计2穴。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稍内方深部是胫神经。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足内翻、下肢瘫痪、小腿痉挛等。直刺0.5-1.5寸。 名称 纠内翻穴别名 纠内翻3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
  • 尿血穴

    692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尿血方,……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尿血。
  • 血府穴

    950 0001-01-01 《针灸穴位》
    血府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别名积聚痞块、掘进2。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左右旁开各4寸处取穴,左右计2穴。浅层主要布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主要布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2腰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贫血、血虚头昏、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为穴位诊断卵巢囊肿的定性穴。直刺0.5-1寸。 名称 血府穴...
  • 外定喘穴

    802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外定喘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大椎穴旁开1.5寸处,左右共计2穴。浅层主要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和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哮喘、支气管炎等。斜刺0.5-1寸。 名称 外定喘穴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隶属 经外...
  • 肾系穴

    706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肾系,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底连线上,股直肌的肌腹中,髌骨中线上6寸,即当胃经伏兔穴下1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股神经的肌支。主治消渴、小便数、下肢瘫痪等。本穴为穴位诊断糖尿病的定性穴。直刺1.5-2寸。 名称 肾系穴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
  • 肝炎点穴

    837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肝炎点,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肝炎。位于小腿远端胫侧,内踝上缘上1.5寸或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之凹陷处,脾经三阴交穴下1.5寸,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肝炎、遗尿、痛经等。直刺0.3-0.5寸。 名称 肝炎点穴别名 肝炎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隶属 ...
  • 龙玄穴

    1157 0001-01-01 《针灸穴位》
    龙玄,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龙元、龙虎、龙渊、龙困。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2寸的静脉处,即列缺穴上方0.5寸之静脉处,左右计2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主治下齿痛、下牙疳、牙颊痛、手疼等。一般不针,灸5-7壮,或温灸10-15分钟。 名称 龙玄穴别名 龙元、龙虎、龙渊、龙困出处 《针灸大成》隶属 ...
  • 上曲泉穴

    855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上曲泉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红线。位于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上3寸,股骨后缘,左右计2穴。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直刺3-5寸。 名称 上曲泉穴别名 红线出处 《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上3寸,股骨后缘,左右计2穴主治 血栓闭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