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5 秒,为您找到 175642 个相关结果.
  • 子宫穴

    1026 0001-01-01 《针灸穴位》
    子宫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全》。别名侠玉泉、肖必。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在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妇科病。直刺0.8-1.2寸。 名称 子宫穴别名 侠玉泉、肖必出处 ...
  • 八冲

    707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即八风穴。见该条。
  • 05 根结

    【原文】歧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翻译】岐伯说...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135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经络先兆的理论基础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行于人体内脏及肢体头部,而奇经八脉则主要行于人体腹背,并对十二正经气血起到调节作用,十二经别又是十二正经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辅助支脉,其作用...
  • 第二节 熟记常用保健手穴

    1270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穴位是体表与经络、脏腑相连和气血输注的点,是经脉气血散发出入的处所,与人体各部有密切的联系。采用手穴按摩法,即是通过穴位激发经络气血的功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节脏腑的虚实状态,从而防治疾病,保健壮身,延年益寿。 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常用手穴,现分二个方面介绍: 一、成人常用保健手穴 太渊 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揉掐太渊,能调理肺气,健壮体...
  • 强音穴

    870 0001-01-01 《针灸穴位》
    强音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两侧旁开2寸处,在胃经人迎穴后上方,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颈前皮神经和面神经颈支,深层有喉上神经的喉外支。主治哑、失语、咽喉炎、声带疾患等。斜刺1-1.5寸。 名称 强音穴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颈部,甲状软骨切迹...
  • 失眠穴

    758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失眠,经外奇穴名。出自《江苏中医》。位于足跖部后跟的正中点,从外踝高点作一垂线与足底中线相交点是穴,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主治失眠、足底痛、癫狂、头痛、呕吐等。直刺0.1-0.3寸。 名称 失眠穴出处 《江苏中医》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足跖部后跟的正中点,从外踝高点作一垂线与足底中线相交...
  • 定志穴

    820 0001-01-01 《针灸穴位》
    定志,经外奇穴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背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旁开2.5寸。浅层主要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和第8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癫狂症、癫症、癫呆、癫痫。为穴位诊断癫痫的定性穴​。针刺0.5-1寸。 名称 定志穴出处 《全国中草药新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