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106457 个相关结果.
  • 苓桂术甘汤证

    647 0001-01-01 《临证实验录》
    段某,女,39岁,市石英厂干部,1986年4月22日初参。素体壮鲜病,前日下班归来,突然眩晕不支,呈阵发性发作,发时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水、为痰涎。身畏寒,手足冷,饮食不思,肠鸣辘辘,大便正常,小便不利。望其面腴体胖,精神萎靡,舌淡红,苔薄白。切得脉象沉细,右手弦。腹诊无压痛。 脉症分析:患者腰不痛,耳不鸣知非肝肾虚损;头不痛。心不烦,亦非肝阳上亢。考《金...
  • 卷之七

    628 0001-01-01 《四诊抉微》
    切诊 细(阴) 体状诗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莠蓬,状其柔细也。 细素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春夏之令,少壮之人,俱忌细脉,谓其不与时合,不与形合也。 相类诗 (见微濡。)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滑伯仁曰:细者,盖血冷气虚,不足以充故也,为内外俱...
  •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字士材)撰,成书于1642年。 本书二卷,为《内经》的节注本。作者选择《灵枢》、《素问》中72条重要条文,进行分类注释而成。全书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类。概括了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各个方面。 本书分类既系统全面又简明纲要。先列道生类,论述人的养生和健康之道,体现了《内经》中人与自然的统一观...
  • 风论篇第四十二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
  • 《诊家正眼》

    脉学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于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1667年,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合刊为《士材三书》,后世或单行镌版,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卷一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文中还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
  • 虚劳

    1431 2023-11-28 《中医内科学》
    虚劳 虚劳 虚为亏虚不足,劳有过用损伤之意。虚劳又称虚损,是指人体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引起多种慢性虚衰性病证的总称。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可因虚损之病位、性质及其轻重度不同,而有迥然不同的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但总以病势缠绵,诸虚不足为特点。 〔病因病机〕 劳必因于虚,虚极必成劳。导致虚劳的原因至为复杂,就临床所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禀赋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