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腋门

    671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掖门,《医心方》作液门。即大巨。见该条。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以渊液别名腋门。参见渊液条。
  • 二、外科

    263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外科到隋唐五代时期得到很大发展,首先在国家的医学管理体制中,已有外科之专门设置,外科与骨伤科已一分为二,同时更有多种专门著作留传于世,专科医家的成长比前代也有所发展。外科医疗技术、手术水平以及理论探索等均有提高。 (一)外科专门机构的设置与作用在隋唐太医署下,属于外伤科范围的骨伤科在此期被划入按摩科,关于医系下的疮肿科,即是以治疗化脓性感染为重点内容的普通...
  • 针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715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焫 焫(ruo若),又音“热”,同“[艹热]”。原作烧的意思,在古医书中指用火针(烧针)、温针或砭石加热以刺激体表局部的疗法。 半刺 五刺法的一种。即刺入很浅,并很快拔针,不伤肌肉,如拔毛状。这是古代应用于治肺病的一种针法(《灵枢.官针篇》)。 傍针刺 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风湿。刺法是在患部直刺和傍刺各一针(《灵枢.官针篇》)...
  • 中医简易外治法

    中医简易外治法 中医简易外治法 曲祖贻编,刊于1959年。 作者根据临床实践,并参考了《本草纲目》、《理瀹骈文》、《䱐溪外治方选》等书籍,共选出45项外治疗法,汇集而成。其中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详细介绍了其适应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本书尚收录了针灸疗法中的火针、挑针、指针三种。 外治法简单实用,经济易学,疗效显著,在广大农村尤为适用。...
  • 九科

    1709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总称。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始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风科、产科、眼科、疮肿科、口齿咽喉科、金镞兼书禁科、金镞兼折伤科。元丰改制后,将重叠的金镞兼折伤科撤消,又增加针灸科仍为九科。此制一直沿袭至宋末。清初沿袭明末制度分医学为十一科。嘉庆二年(1797年)改为九科。即: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痘疹、疮疡、眼科、口...
  • 中风

    1163 2023-11-28 《针灸学-下》
    中风 中风 中风,又称“卒中”。在发病前常有头晕、肢麻、疲乏、急躁等先兆症状。发病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尚清,不昏仆,伴有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患者多在中年以上。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故类比而名中风。 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病及其后遗症,可参照本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
  • (拼音X)第十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196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弦 ①弓弦。《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 ②弦乐器的弦。《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肝脉至,中处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 ③月亮半圆之称。《标幽赋》:“弦不夺而朔不济。” ④脉象名。弦脉。见“弦脉”条。 锨板子骨 骨名。又名五指骨。见掌骨条。 掀针 针具名。见皮内针条。 先兆子痫 西...
  • 璇玑穴

    810 0001-01-01 《针灸穴位》
    璇玑,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旋机、琁玑、旋玑。属任脉。位于胸部,胸骨上窝下1寸,前正中线上。在胸骨柄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胸锁上神经前支及第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积食。平刺0.3-0.5寸。 名称 璇玑穴别名 旋机、琁玑、旋玑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
  • 足厥阴肝经

    1073 0001-01-01 《针灸大成》
      足厥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故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音角,其数八,其臭臊,其液泣。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
  • 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以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银白色鳞屑为损害特点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白疕”、“疕风”、“松皮癣”等。认为因风寒外袭,营卫失调;风热郁于肌肤,郁久生燥;内热外虚,湿毒所乘;肝肾不足,阴血亏虚等各种病因使经脉阻滞,气血凝结,或营血亏耗,肌肤失养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神经精神因素和免疫功能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