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182245 个相关结果.
  • 第三节 论治

    2435 2023-11-28 《临证程序》
    第三节 论治 一、立法 二、选方 三、遣药 四、医嘱 五、随访 第三节 论治 论治阶段,是依据辨证的结论,来论证治疗方针、原则、步骤,选择针对性很强的治法,优化出最佳的方药或治疗技术。它包括立法、选方、遣药。 一、立法 立法,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①法则:是指导治疗的基本原理,如调和阴阳、治病求本、扶正或袪邪、逆治或从治等。其下再分治则...
  • 大瘕泄

    655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病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后人有多种解释: ①痢疾。《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 ②一种阴虚似痢症,由肾虚所致。《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其证红白相杂,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涩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
  • 痘疹全集卷二十九

    717 0001-01-01 《冯氏锦囊秘录》
    (收靥门) 收靥诸论 痘出八九日来,已结干红痂 。如或少生不顺,至此方作脓窠。既至行浆饱满,还须次第收成。若遇身发重热,停浆不易结痂,此为阳亢阴虚,引以清凉收敛。浆足气促,恐因痰拥而然,忽尔发惊,乃或小便秘结。再见气虚而塌陷,倒靥而黑焦,一则温补可与,一遇攻发可活。若夫泄泻安宁,是已大虚少毒。肺寒则下利脓粘,脏毒必然便血。挫喉声哑,浆行饱满亦无妨;塌痒切...
  • 脉症合参

    828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在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综合、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脉证相反为逆。例如外感证(阳证)见浮脉(阳脉)、脾虚证(阴证)见缓弱的脉(阴脉)等,就是脉证一致,它们的辨证论治也较简单,预后也较好。但当外感证见细脉(阴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实里虚,是邪盛而正气不足,病理上错综复杂,预后也相对差些。在脉证相逆,病理变化复杂的情况下...
  • 吐乳

    1085 2023-11-28 《中医儿科学》
    吐乳 吐乳 本病是由于吞入羊水、伤乳、感受寒邪,或胎中受热引起的初生儿疾病。临床以吐出乳汁,反复不愈为其特征。可食后而吐,或朝食暮吐,随乳随吐。如果婴儿偶然吐乳,量不多,往往是哺乳方法不当,或喂乳过饱,满而自溢,毋需服药,只须纠正哺乳方法,节制乳量即可,不属于本病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胃主受纳腐熟,其气以降为和。小儿初生,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
  • (拼音J)第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708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筋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筋会阳陵泉。”阳陵泉属于胆经穴,胆与肝相表里,肝主筋。故称筋会。凡筋肉拘急或弛缓不收等症,皆可酌情取用。参见八会穴条。 筋极 病证名,六极之一。临床以筋脉疲怠,肌肉转筋,甚则舌卷囊缩为主要症候。《备急千金要方·肝脏》:“筋极者,主肝也。肝应筋,筋与肝合。肝有病,从筋生。又曰:以春遇病为筋痹,筋痹不已,复感...
  • 针灸直指

    650 0001-01-01 《针灸大成》
      针灸方宜始论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