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4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

    1750 0001-01-01 《医宗金鉴》
    尺泽主刺肺诸疾,绞肠痧痛锁喉风,伤寒热病汗不解,兼刺小儿急慢风。 注:●尺泽穴,主治咳唾脓血,喉痹,肺积息贲,及绞肠痧痛,伤寒汗不出,小儿急慢惊风等证。 ●刺三分,或三棱针出血,禁灸。 □ 列缺主治嗽寒痰,偏正头疼治自痊,男子五淋阴中痛,尿血精出灸便安。 注:●列缺穴,主治咳嗽寒痰,偏正头疼,及男子淋漓,阴中疼痛,尿血精出等证。 ●针二分,灸七壮...
  • 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1~3岁儿童。儿童常因骶骨弯尚未形成,直肠、肛管成直管状态,病后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失去支持直肠的作用,多见不完全脱垂(粘膜下脱)。成年人多见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常因慢性便秘、肠疾病或精神原因,长期用力,腹内压力过度升高,使肌肉、韧带萎缩松弛,肛提肌裂孔增大,盆腔脏器由裂孔脱出。临...
  • (拼音Z)第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68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卒中急风 病名。突然跌仆,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之证。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因痰涎壅塞所致。证见头眩目花,突然跌倒,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等。治宜豁痰逐络,用碧霞丹、辰砂天麻圆等方。参见急中风条。 卒中风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 卒中 病名。 ①即中风。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一作猝...
  • (一)全身症状

    1911 2023-11-28 《针灸学-下》
    (一)全身症状 (一)全身症状 1、寒热:依据“寒者热之”,治疗寒症多以任脉腧穴为主,配以足少阴、太阴经腧穴,温针久留,以温里散寒,回阳助气。依据“热者清之”,治疗热症多以督脉腧穴为主,配以手、足阳明经腧穴,重刺疾出,以泻阳邪。 发热:针大椎、曲池、合谷、风门、肺俞、大杼。 伤寒大热不止:针曲池、绝骨、陷谷,或针二间、内庭、前谷、通谷、液门、侠溪...
  • 二、医学教育

    230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鸦片战争以前清代医学教育,设教习培养医官人才,分为内教习与外教习两种,各置教习2人,由御医、吏目中选品学兼优者充任。内教习住在东御药房,担任教授药房的太监学习医书。外教习担任教授初进太医院教习厅肄业生及医官子弟学习医学。凡到院学习者,通常要经六品以上同乡官员推荐,满人要经该管佐领推荐,并由本院医官作保,由首领官而试,粗知医理,且通晓北京话,合格者方可入学,称...
  • 《针灸神书》(全本)

    1944 0001-01-01 《针灸神书》
    作者:? 朝代:? 年份:? 叙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及左补右泻,穴道远近,呼吸度数、浅深分寸,可次第而降矣。吾愿世之医病者取此...
  • 针刺补泻法

    918 0001-01-01 《中医刺灸》
    “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的总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如何区分补泻法?补法在于顺其气,或将气向内推送,使正气有所补益;泻法则是逆其气,折其病势,将气向外引伸,使邪气有所散逸。补泻手法贯串于从进针到出针得整个针刺过程中,其效应还受到病人体质和功能状态得影响。所以,补泻手法得应用,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掌握,不能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