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6 秒,为您找到 75585 个相关结果.
  • 十画

    1965 2023-11-28 《本草备要讲解》
    十画 十画 珠黄散 (《上海市药品标准》) 组成:珍珠 西黄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疳,口舌破碎等证。 蚕矢汤 (《霍乱论》) 组成:蚕沙 苡仁 黄连 陈吴萸 黄芩 大豆黄卷 陈木瓜 制半夏 通草 焦山栀 功效:清热燥湿,止吐泻。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证见腹痛转筋,口渴烦躁等。 秦艽鳖甲散 (《卫生宝鉴...
  • 三、上颌窦骨折

    单纯上颌窦骨折多为单侧,双侧骨折常发生于面部中段骨折,包括颧骨、筛骨、鼻中隔、翼突或颅底等某些部位。据统计,开放性及闭合性骨折各占一半。 【诊断】 一、现代医学 1.前壁骨折:最多见,可为线形或塌陷性骨折,后者面部畸形较明显,有面部、眼睑肿胀,皮下及结合膜下出血,咀嚼时上列磨牙疼痛,局部触痛,可有塌陷性骨片。X线平片及CT检查可见骨折线及骨折片移位。 ...
  • 第四节 树鼩(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192 0001-01-01 《实验动物科学》
    一、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树鼩(Tupaia Belangeris,Tree,Shrew)在国际上通俗地称之为树仙(Tupaia Glis)。分类上属哺乳钢,有胎盘类,食虫目,多数认为是灵长目(原始灵长类),树鼩科。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如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以及东南亚——印度恒河北部、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从经纬度...
  • 七、针灸学与推拿学

    179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明代针灸学在宋金元针灸理论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在针刺方面,在单式针法基础上,形成20余种复式手法;灸疗方面,由艾炷灸发展为使用艾卷的温热灸法。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集大成的针灸著作。书中内容多数是摘录前人针灸学论述而成,且多歌赋形式表述者。 (一)针灸学说与理论的发展 汪机重视经络腧穴在疮疡诊断中的作用,提出五脏六腑之痈均有相应募穴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