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182755 个相关结果.
  • 调胃承气汤方

    (此方自原论中第二卷移附于此)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上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成注引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芒硝咸寒以除热。大黄苦寒以荡实。甘草甘平。助二物推陈而缓中。承气汤方义。注见后汤方下。 王海藏云。大黄泄实芒硝软坚。甘草和中。上汤必燥实坚三证全者。可用。...
  • 格致余论

    745 0001-01-01 《格致余论》
    元 朱震亨 撰 饮食色欲箴序 传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予每思之男女之欲所闗甚大饮食之欲于身尤切世之沦胥陷溺于其中者盖不少矣茍志于道必先于此究心焉因作饮食色欲二箴以示弟侄并告诸同志云 饮食箴 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为口伤身淊淊皆是人有此身饥渇洊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睠彼昩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病之生也其机甚防馋涎所牵忽而不思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山...
  • 伤风

    885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名。 ①风邪犯表所致外感轻证。见《伤寒直格》卷中。又称冒风、感冒。《景岳全书·杂证谟》:“邪轻而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详见感冒条。 ②伤寒病太阳中风。《时病论·伤风》:“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卫之证也。”详见中风。 ③感受风邪所致外感热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载六经皆有伤风症:太阳伤风,证见发热、恶风、自汗、头项强、腰脊痛、脉浮,宜桂枝...
  • 兰台轨范卷四

    673 0001-01-01 《兰台轨范》
    呉江徐大椿撰 湿 金匮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此黄与黄疸各别】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 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渇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防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风湿相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隂雨不...
  • 《温热逢源》

    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治疗原则等颇多个人发挥。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中。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温热逢源》

    837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温病著作。三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下卷重点论述伏气温病,对其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和治疗原则等颇多个人发挥。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中。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拼音G)第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308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攻坚 治疗学术语。系消法之一。用软坚散结或消瘀的药物,消散或破削坚硬积块的治法。适用于血瘀、气结,或湿痰凝聚所致的症块、肿核等。如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之类。 攻溃 外科治法之一。又称透脓。即重用透脓溃疮药如穿山甲、皂刺之类,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达到脓出毒泄,肿退痛止的目的。方如透脓散。 攻里 治疗学术语。系下法之一。即攻逐里实。用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