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182245 个相关结果.
  • 肾区

    946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肾区,经外奇穴名。出自《上海中医药杂志》。位于足跖部,第2、3趾根之间点至足跟后缘联成足跖正中线,正中线前1/4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疝痛、睾丸炎、遗精、高血压、高热昏迷、小儿惊风、中风不语、咳嗽、胁痛、小便癃闭、牙痛、骨槽风、头痛、目赤肿痛等。为足针麻醉穴。直刺0.3-0.5寸。 名称 肾区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隶属 ...
  • 《明医指掌》

    综合性医书。十卷。明·皇甫中撰注,王肯堂订补,邵从臬参校。撰年不详。本书仿效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之体例,歌赋与论述相结合。卷一病机赋、经络总抄及龚云林“药性歌”;卷二-七内科杂病;卷八为五官、外科病证;卷九妇人科;卷十小儿科病证。每证先列歌括,次载阐论,再记脉法,并附成方,颇多可取之处。现存四种明刻本、十余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
  • 卷四十二 方论(二十)

    1692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孙氏(思邈)千金方〕新唐志三十卷(本朝现下书目。作三十一卷。)存 自序曰。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 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滋味既兴。 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
  • 柯琴

    774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清代医家。字韵伯,号似峰。原籍浙江慈溪人。后迁居虞山(江苏常熟)。博学多闻,能诗善文,不涉仕途,矢志医学。读《内经》、《伤寒论》颇具心得。着医书及整理注释之典籍颇丰。撰《内经合譬》,已佚。另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尝谓:“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因而采用六...
  • 一、内科发展学

    115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 隋唐五代时期有关伤寒等外感疾病和伤寒学说的理论与实践,与此时期中医学整体发展相一致,具有总结、提高的特点。病因、病证及治法、方药,各方面的认识都较为广泛而丰富,且有新的进展。 1、伤寒的概念、病因与预防 《诸病源候论》并列提出伤寒、时行、温病、热病、疫疠五类范畴,各自独立成篇分别论述其病因和不同证候。在此之前,《时后救卒方》虽曾分述伤寒、...
  •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993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内经》 (一)张志聪《素问集注》和《灵枢集注》 清初著名医家张志聪主持编著的《皇帝内经素问集注》和《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是一种影响颇大的《内经》全注本。 张氏集注本的注释水平较高。例如对《阴阳别论》中“二阴二阳发病,善张,心满善气”一句之“心满善气”的解释,王冰理解为“气蓄于上,故心满,下虚上盛,故气泄出”。其他对《内经》很有研究的医家吴昆、...
  • 红炉点雪

    820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又名《痰火点雪》。四卷。明·龚居中撰。刊于1630年。书中以肺肾阴亏,心肝火炽为痨瘵的病因、病理;以滋肾清肺,柔肝降火为主治原则。卷一-二主论痨瘵的各种主证、兼证和治疗;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病的灸法禁忌及保健气功疗法。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痨瘵(结核病)治疗专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后世亦有较大的影响。现...
  • 《万氏家传保命歌括》

    综合性医书名。简称《保命歌括》。三十五卷。明·万全撰,撰年不详。前三十三卷介绍中风、中寒、内伤、瘟疫、气病、血病、虚损、痿痹、咳嗽、哮喘、泄泻、痢疾、疟疾等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每门皆先论后方,其论则征引旧说结合己见,颇为详尽。且以七言歌诀总括每证之病因脉证治则。其方则多为经方名方,备载主治药物和用法。后二卷为摄生经验方万氏在嘉靖、隆庆(1552-1570...
  • 《幼幼近编》

    儿科著作。又名《证治大还幼幼近编》。四卷。清·陈治撰。十七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三卷主论痘疮症治,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本书收集总结了前人有关痘疹病因、主证和治疗大法。对儿科常见病也有一些独到见解。现存清贞白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