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2 秒,为您找到 1243 个相关结果.
  • 乌梅丸

    …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伤寒,下痢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乌梅丸 处方 乌梅30克(微炒)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升麻30克 柴胡45克(去苗)甘草20克(生用)麦门冬30克(去心,焙)虎头骨60克(涂酥,炙令黄)天灵盖30克(涂酥,炙令…
  • 麦门冬丸

    …《圣惠》卷四十二:麦门冬丸 处方 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昆布3分(洗去咸味),干姜半两(炮裂,锉),细辛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海蛤1两(细研),桂心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咳逆,心胸烦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本方原名麦门冬散,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外台》卷十一…
  • 姜黄丸

    …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鸡峰》卷十二:姜黄丸 处方 缩砂1两,草豆蔻1两,荜澄茄1两,橘皮1两,青皮1两,姜黄1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消食和胃。主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十二 《鸡峰》卷十六:姜黄丸 处方 干姜黄4两,干姜2两。 …
  • 神妙槐胶丸

    …后入锅内煎,滤汁一升),苏枋木四两(细锉,用长流水五升,煎至一升,滤过,与槐胶汁相和,次入后药),丹砂(研)、阿魏(研)、乳香(研)、没药(研)各一分(以上六味,将后四味再研匀,入前二味药汁内,慢火再熬数沸,住火,次入后药),白花蛇(一全条,酒浸一宿,取肉炙)一两半,天麻、天南星(炮)、白附子(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甘草(炙)二两。上一十二味,将后六味捣罗为末,与前药膏和捣五七百杵,丸…
  • 杏霜汤

    … 调肺气,利胸膈,常服悦泽颜色,光润皮肤。主治 咳嗽痰逆,肺感寒邪,胸膈不利,咽喉肿痛。方义 杏仁甘、苦,性温而润,降肺气而止咳定喘,润肺燥而行痰;粟米性味甘,微寒,和胃养胃。二味合用,温养胃气、润肺止咳。故对咳喘病,日久缠绵小愈者颇为相宜。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类聚》:“杏霜汤,主肺感寒邪,胸鬲不利,咽喉肿痛。杏仁十两,甘草十二两,粟米一升,盐(烧)一斤二两。…
  • 解毒生化丹

    … 化腐生肌。主痢久郁热生毒,肠中腐烂,时时切疼,后重,所下多似烂炙,具有腐败之臭。 临床应用 1.大便下血:一人年五十二。因大怒之后,中有郁热,又寝于冷屋之中,内热为外寒所束,愈郁而不散,大便下血。延医调治,医者因其得于寒凉屋中,谓系脾寒下陷,投以参、耆温补之药,又加升麻提之。服药两剂,病益增重,腹中切疼,常常后重,所便之物,多如烂炙。更延他医,又以为下元虚寒,而投以八味地黄丸,作汤服之,…
  • 回阳汤

    …二 《嵩崖尊生》卷十二:回阳汤 处方 炮附1钱,人参1钱,黄耆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茯苓1钱,枸杞1钱,陈皮1钱,萸肉1钱,木香5分,甘草5分,紫草5争,厚朴5分,苍术5分,红花5分,独活5分,皂角树上白皮2钱,煨姜3片。 功能主治 阴毒不肿不疼,不热不红,但坚硬者。 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煎服。3服取效。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二 《会约》卷十一:回…
  • 延胡索散

    …)赤芍药 泽兰 蓬莪术(煨,锉)天麻 桂(去粗皮)滑石各30克 地榆(醋炒,焙)15克 制法 上十二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治室女月水不利,骨节酸痛,头面微浮,筋脉拘急,或生丹疹,寒热不时,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温酒或薄荷、茶清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管见大全良方》:延胡索散 处方 延胡索 当归各…
  • 黄连苦参汤

    …睑眩赤烂此方医;猪肚苦参白术牡蛎,治湿热扰精频遗。组成 黄连四两,苦参二两,阿胶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末,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每服二合,少少益至半升,每日三次,服汤尽者复合,以愈为度。主治 得病羸劣,服药不愈,因作肠滑。下痢脓血,日数十行,腹中绞痛,身热如火。头痛如破,其脉如涩。重要文献摘要 《十二经方议秘要》:“吐出虫,色黄赤,水色黄,味苦或酸…
  • 舒肝丸

    …0g 陈皮80g 枳壳(炒)100g 茯苓100g 朱砂27g 性状 为棕红色至棕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后微苦。 炮制 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川楝子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65~8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