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273097 个相关结果.
  • 伤寒喘

    639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在表者当汗,在里者宜下。心下有水而喘,当利小便。若阴证发喘,是为无阳,非灸之不可。又指外感寒邪伤肺所致的喘急,治用华盖散等方。参见寒喘、喘证等条。
  • 伤寒耳聋

    650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证名。因外感热病而丧失听力。《伤寒类证》:“伤寒耳聋有二证:其一未持脉时,令其咳而不咳者,此必耳聋无闻也,此为重发汗、虚故也,治以黄芪建中汤;其一少阳中风而耳无闻,邪在半表半里也,治以小柴胡汤。”参见耳聋条。
  • 伤寒派

    649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古代医学流派。自从东汉张仲景着成《伤寒杂病论》以来,后世医家对该书注释、发挥者颇多。使仲景的伤寒论学说得以不断发展。对外感热病尊张仲景伤寒学说的自成一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与明清以来形成之温病学派开展争鸣,推动学术发展。
  • 伤寒失声

    636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证名。系指由伤寒邪客于肺系,肺气壅塞所致之失声。《诸病源候论》卷八:“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为之不通也。”治宜散寒祛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等加减。参见喑、暴喑等条。
  • 伤寒眼

    634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名。见《银海精微》。为暴风客热之俗称。详该条。
  • 伤寒翼

    636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 时行伤寒

    643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 伤寒派

    665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自从汉代张仲景着成《伤寒论》以来,后世医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对该书加以批注、发挥者数以百计,对发扬仲景学说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们之中虽有各种不同见解的争论,但在继承发扬仲景学说上则是一致的。迨至温病学说兴起,在伤寒、温病之间的学说争论更有发展对外感热病的诊治,尊张仲景伤寒之说者自成一大派,后世称之为伤寒派。
  • 伤寒寒热

    645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热病。先腰胫酸。喜渴。身热。项强。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眩痛。虚则生疣痂。穴少海 支正治伤寒温病。身热烦心。口干心澹善惊。手清。逆气呕唾。肘 善摇。头颜清。汗不过肩。穴曲泽治气热身热。寒热。口干。喘息口急痛。善惊。穴三间治寒热项适历。耳鸣无闻。引缺盆肩中热痛。麻木不举。穴肩贞治伤寒余热不尽。穴曲池治寒热好呕。穴商丘治寒热皮肉骨痛。少气不得卧。穴中府...
  • 妇人伤寒

    476 0001-01-01 《伤寒括要》
    (治法皆与男子相同但热入血室与胎前产后则不同也) 妇人伤寒.经水适来.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此名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归尾枳壳)妊娠伤寒.安胎为主.不可过于汗下.有表者.(羌活冲和汤加当归芍药)燥渴便闭.(小承气汤大黄须酒炒)直中寒症.(理中汤加桂)护胎法.(井底泥青黛伏龙肝等分加面少许水调涂脐下二寸许干则再涂)产后伤寒.血气空虚.勿轻汗下.有表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