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63387 个相关结果.
  • 《本草纲目》凡例

    936 0001-01-01 《本草纲目》
    一、《神农本草》三卷,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陶弘景增药一倍,随品附入。唐、宋重修,各有增附,或并或退,品目虽存,旧额淆混,义意俱失。今通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三品书名,俱注各药之下,一览可知,免寻索也。 二、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
  •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60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工作。 (一)《内经》的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的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 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灵枢》全部作注,是合注最早的人,《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9卷,以期有补于对《素问》的理解。王冰分《素问》为24...
  • 加味四君子汤

    1365 0001-01-01 《中药方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黄耆 白扁豆(蒸)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治痔血已久,脾胃气虚,面色萎黄,心悸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汤调服。此方人未之信,服者颇效,所谓看不上手面,自有奇功。 摘...
  • 卷二十四 方论(二)

    1152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喻昌曰。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天苞地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杂以后人知见。反为尘饭土羹。又曰。后汉张仲景着卒病伤寒论十六卷。当世兆民。赖以生全。传之后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可也。斯民不幸。至晋代不过两朝相隔。其卒病论六卷。已不可复睹。即伤寒论十卷。想亦劫火之余。仅得之读者之口授。故其篇目。先后差错。赖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名目。可以为校...
  • 第四节 阴阳

    744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上证候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阴阳,实际上是八纲的总纲,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在临床上,由于表里寒热虚实之间有时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划分。因此,阴证和阳证之间有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
  • 卷三十四 方论(十二)

    3427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方氏(广)伤寒书〕未见 徐春甫曰。方广。字约之。号古庵。新安休阳人。常游河洛。寓陈留。名著中原。所集丹溪心法附余。脉药证治。伤寒地理等书行世。周斯曰。方约之着伤寒书。先儒称为集大成。(伤寒正宗序) 〔刘氏(全德)伤寒神镜〕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 〔缪氏(存济)伤寒撮要〕医藏目录四卷(今本作六卷)存 总论曰。愚谓天之所生。惟人为贵。人之所病。惟伤寒为重。伤寒之书...
  • 厘正按摩要术

    厘正按摩要术 厘正按摩要术 清·张振鋆(字筱衫)著,成书于1888年。 本书原出于明代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经张振鋆厘正增补后更名而成。全书四卷。卷一为辨证,重在诊法,除收录四诊八纲诊法外,尤侧重小儿望诊,并载胸腹按诊法。卷二论立法,包活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八种手法,以及针、灸、淬、砭、浴、熨、汗、吐、下等近30种治疗方法。卷三论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