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六之灸穴
1356
0001-01-01
《针灸穴位》
六之灸,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别名胃病六之灸、六华灸。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1.5寸之线上,与第7、8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9、10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11、12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即由足太阳膀胱经的“膈俞”2穴、“肝俞”2穴、“脾俞”2穴组成,计6穴。膈俞分布有第7或第8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7胸神经后支外侧...
中髎穴
1354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中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正对第3骶后孔中。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3骶神经后支通过处。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骶痛。直刺1-1.5寸。 名称 中髎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位置 位于骶区,正对第3骶后孔中主治 ...
前发际穴
1122
0001-01-01
《针灸穴位》
前发际,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位于头部,当前发际之中点处,即在督脉循行路径上,在神庭穴下0.5寸处取之,计1穴。主治小儿风痫、头痛、头晕、目眩、急、慢性鼻炎、面肌痉挛等。平刺0.3-0.5寸。 名称 前发际穴出处 《中国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之中点处,即在督脉循行路径上,在...
第三节 八法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1919
2023-11-28
《针灸学-下》
第三节 八法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消法 第三节 八法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第三节 八法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 一、汗法 二、吐法 三、下法 四、和法 五、温法 六、清法 七、补法 八、消法 〔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
面痛
1033
2023-11-28
《针灸学-下》
面痛 面痛 面痛指面颊抽掣疼痛而言。本病多发于一侧,亦有少数两侧俱痛者,疼痛部位以面颊上下颌部为多,额部较少见。疼痛常有一起点,可因吹风、洗脸、说话、吃饭等刺激此点而发作。初起每次疼痛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久则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疼痛程度越来越重,病情顽固,自愈者极少。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多。 三叉神经痛可参照本节施治。 〔病因病机〕 ...
妊娠恶阻
922
2023-11-28
《针灸学-下》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择食,恶闻食臭,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妊娠恶阻。这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状。若仅有恶心嗜酸,择食,或早间偶有呕吐痰涎,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即可自行痊愈。 〔病因病机〕 妊娠恶阻主要是由胃气不降所致。或由于胃气素虚,孕后月经停闭,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犯于胃,...
气冲
810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股沟神经,腹壁浅动、静脉,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附注]本穴位置,《针灸甲乙经》载:“在归来下,鼠鼷上...
1..
«
7
8
9
1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