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63387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医医小草
816
0001-01-01
《医医小草》
精义汇通 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风 滋腻如天冬、麦冬、熟地、生地、石斛、葳蕤、人参、阿胶、百合、蜂蜜、甘草、大枣、麻仁、文蛤、花粉、菊花、小麦、鸡黄、蚕砂、首乌之敛阴,刚烈如吴萸、丁香、川椒、干姜、肉桂、附子、硫黄、苍术、巴豆、草果之动阳,乃一时救急之药,非常病可久任之品。妨中运者,以土喜燥而恶湿。动内风者,以木喜水而憎火也。 辛热耗营液,温补实遂络 ...
郑承瀚
120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清代喉科医家。字若溪,一字枢扶。安徽歙县人。喉科学家郑宏纲长子,与其弟承洛承家学,研习医理,尤精喉科。创“金从水养”法,行医二十余年,活人甚众。性好医学外,通地理,尝遍游楚、豫、江、浙等地,获传方,用之多效,兼擅幼科、痘科与针灸。嘉庆九年(1804)与方成培博采古方,增订方氏原著《重楼玉钥续编》两卷。书中详论喉科虚证,以及喉科色脉辨证。对“白腐证”按“虚燥”...
第一节 表里
869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一对纲领。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躯壳与内脏而言,躯壳为表,内脏为里;就脏与腑而言,腑为表,脏为里;就经络与脏腑而言,经络为表,脏腑为里等等。从病势深浅论,外感病者,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这种相对概念的认识,在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中尤为重要。以上是广义之表里概念。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
(拼音L)第一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286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六经厥 太阳厥、阳明厥、少阳厥、太阴厥、少阴厥、厥阴厥之总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厥论》:“经云,厥者逆也。有寒厥、有热厥、有六经厥,有尸厥。”“六经厥者,头重,足弱,发为瞑仆,名太阳厥。妄言走呼,腹满,面赤,名阳明厥。暴聋,颊肿,胁(月衍)拘痛,名少阳厥。腹胀,后闭,食少寒呕,名太阴厥。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名少阴厥。淫溲不利。(月衍)热,阴缩,名厥...
疟疾方
648
0001-01-01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清脾饮加减 青皮 浓朴 白茯苓 柴胡 半夏 黄芩(各一钱) 白术(八分) 甘草 草果仁 砂仁(各五分) 滑石(二钱) 渴加麦门冬一钱,乌梅一个,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姜汁二匙温服,疟发过两个时辰服一帖,到疟临来前一个时辰,再服一帖方效。二日一发者,先于空日早晚服二帖,至临发日前一个时辰,又服一帖方效。 如服前药后,尚未痊愈,即服后剂。 胃苓汤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1206
0001-01-01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清 王泰林 通治方 (虽云通治,亦当细切病情,不得笼统施用也。) 六味地黄(丸 钱仲阳因仲景肾气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今通治大小证。)平补剂,(六味不寒不热,为平补足三阴之剂。)酸苦甘辛咸淡比,(六味之名以此。曰“地黄”者,重补肾也。)地黄(八两味苦)萸(山萸四两味酸)药(山药四两味甘)苓(茯苓三两味淡)泻(泽泻三两味咸)丹,(丹皮三两味辛)肝肾阴...
1..
«
88
89
90
91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