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106457 个相关结果.
  • 呃逆案

    1322 0001-01-01 《名师垂教》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兴志 王x x,男,65岁,工人。 罹患喘咳,常服清热、化痰、镇咳之剂,突然于1994年11月29日呃逆频发,胃脘疼痛,口干思饮,饮而不多,嗜卧,大便色黑不爽,舌边尖红,苔中黄,脉弦细。曾先后服用生姜半夏汤、柴胡疏肝汤、香砂平胃散,疗效不显,拖延20余日。纳差、恶心,苔白厚腻,脉弦滑,于12月19日开始服六君子汤合平胃散而效,至元...
  • 姚宜仲

    816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元代医家。旴江(今属江西)人。祖、父皆以医名,承家学,术益精,尤善诊脉。着《脉诊指要》,载脉二十七种,吴澄为之作序,今佚。
  • 四诊抉微

    四诊抉微 四诊抉微 清·林之翰(字慎菴)著,成书于1723年。 全书八卷。林氏有感于当时只重脉诊而忽略望、闻、问诊的弊端,“所以抉先哲之精微,导入入于正轨也”,著成本书。卷一至卷二为望诊;卷三为闻诊和问诊;卷四至卷七为切诊;书末“管窥附余”一卷。 本书的特点是倡导四诊并重。林氏在书中力求全面地介绍诊法,在四诊中以脉诊内容较为充实。望诊方面,重点在...
  • 伤食

    620 0001-01-01 《古今医案按》
    罗谦甫治博儿赤马刺。因猎得兔以火炙食过多。抵暮困倦。渴饮潼乳斗余。是夜腹胀如鼓。疼痛闷乱。吐泻不得。躁扰欲死。其脉气口大二倍于人迎。右关尤有力。盖炙肉干燥。多食以致发渴。畅饮潼乳。肉得湿而胀滂。肠胃俱填塞。无更虚更实传化之理。内经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今因饮食太过。使阴气躁乱。神不能藏死在旦夕矣。若非峻急之剂。岂能斩关夺门。遂以...
  • 积聚病诸候(凡六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32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一、积聚候 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腑者,阳也。脏者,阴也。阳浮而动,阴沉而伏。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有常处。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 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
  • 卷之十九 积聚病诸候(凡六论)

    一、积聚候 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腑者,阳也。脏者,阴也。阳浮而动,阴沉而伏。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有常处。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 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得之...
  • 切诊

    787 2023-11-28 《口诀浅释》
    切诊 附1:幼科切脉歌诀(《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附2:七言诀(摘自《濒湖脉学》) 切诊 1.脉为血府,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血府 血液汇集之处。寸口 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处是诊脉的部位。高骨 掌后的桡骨茎突。 脉管是血液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