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287096 个相关结果.
  • 卷之十二

    1697 0001-01-01 《伤寒论辨证广注》
    辩误汗吐下火灸温针逆病脉证并治法 (此系仲景原文。散见太阳少阳少阴等篇。今集于此)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去声。成注云。太阳病三日中。曾经发汗吐下温针。虚其正气。病仍不解者。谓之坏病。言治不对证。为医所坏也。 桂枝不中与者。以其初。本系太阳。中风乃桂枝汤证。至此则其...
  •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一两炙)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琥按成注云。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彼以姜桂味辛走表。能助阳气。注甚明切。若茯苓味甘而淡。乃泄水之物。何以能益津液。盖膀胱之邪水利。则气化得以流通。津液即由此而回复。所以五苓散。散邪消水。为最燥之药。成注反云润燥者。亦此义也...
  • 暑温(1)

    2077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暑温(1) 暑温(1) 二二、形似伤寒(2),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3),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4),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5);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6)。 此标暑温之大纲也。按温者热之渐,热者温之极也。温盛为热,木生火也。热极湿动,火生土也。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若纯热不兼湿者,仍归前条温热例,不得混入暑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