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7 秒,为您找到 106457 个相关结果.
  • 甘麦大枣脏躁愈

    脏躁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皆由忧思日久,子脏枯燥,心火炎上,神明不宁而成。与癫狂之气郁痰凝,心肝火炽者迥异,因而治疗之法,亦当有别于癫狂。仲景之甘麦大枣汤,实为治疗脏躁千古不易之良方,据患者所现之脉症,增益药味,投剂得当,如响斯应。爰录二:例于下: 例一某局女会计宋某,年三十许,于1970年初,忽病哭笑无常,每日必发多次。发作之时,时而悲泣,伤感不已;...
  • 第三节 手与脏腑的关系

    1304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手通过经络和内脏相关联。于此对应,内脏的生理状态、病理变化也可以从手部表现出来。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手诊(气、色、形态),诊脉观手是中医诊断中的一大特色。中医脏学理论中关于手与脏腑间的联系论述甚丰,现综合整理如下: 心与手: 中医把大脑皮层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属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明即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灵枢...
  • 第十一节瓜藤缠

    1649 2023-11-28 《中医外科学》
    第十一节瓜藤缠 第十一节瓜藤缠 本病是生于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皮疹的特点是:结节多发于两小腿伸侧,高出皮面,大小不等,颜色鲜红,边界清楚,疼痛明显,后期结节紫红,消退不留痕迹。《医宗金鉴》说,“此证生于内踝骨之上三寸,初起如粟,疼痛日增,坚硬赤肿,渐如鸡卵。”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春季,秋季发病者为多。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湿热...
  •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五脏脉诊

    574 0001-01-01 《黄帝内经太素》
    平按:此篇自“肝脉弦”至“是谓五脏脉”,见《素问》卷七第二十二①《宣明五气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经脉》上篇。自“平心脉来”至“肾死”,见《素问》卷五第十八《平人气象论篇》,《甲乙》同上。自“岐伯曰:心脉揣坚而长”至“身寒有痹”,见《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中、下篇。自“黄帝曰:请问脉之缓急”至“调其甘药”,见《灵枢》卷...
  • 太阳证风湿

    田××,女,70岁。北京中直机关家属。 【病史】左下肢疼痛,以小腿与膝关节为重,步履艰难,一年有余。××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经理疗、针灸、中药治疗无效。1978年11月28日来诊,按太阳证风湿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经人搀扶前来。左腿痛甚,难以着地,并有畏风及沉重感,入夜常剧痛难寐。关节不红肿。 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证风湿,法宜祛风胜湿...
  • 第三节 血瘤

    948 2023-11-28 《中医外科学》
    第三节 血瘤 第三节 血瘤 血瘤是体表血络扩张,颜色紫红的一种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又名红丝瘤。本病的特点是肿物自肌肉肿起,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中隐隐若红丝缠绕,触破出血难止,本病好发于婴儿,多在出生后满月前后发现。 〔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认为本病原因是:心主血,暴急太甚,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而《疡医大全》说:“此患由先...
  • 产后三审

    658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诊断学术语。《张氏医通》卷十一:“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虽异寻常,治之必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指产后需审察孕妇的腹痛情况、大便、乳汁与饮食诸方面,以测新产妇人疾病之预后。
  • 高血压 三

    冉某某,男,61岁 【初诊】 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唇紫且干,舌红起刺,苔垢而厚,两脉弦滑有力,按之振指,愈按愈盛,血压180/l00mmHg,病已三十余年,一向服西药心痛定、复方降压片维持。近因动怒,血压剧增,服药无济于事,夜寐梦多,阵阵烦急。此木郁化火,肝阳上亢,急以镇潜息风,活血化瘀方法,须防中风之变。 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
  • 控涎丹证

    648 0001-01-01 《临证实验录》
    张某,男,35岁,工人,1993年3月11日初诊。腰痛15年,加重1年。初,数月疼痛一次,多呈突然发作,每痛三五日。去年至今,腰重不得挺,疼痛时轻时重,从未休止,咳唾引痛,俯仰受限。痛时不敢坐,坐则难以起立,故常以跪代坐。X线提示:腰椎骨质轻度增生杂。治不效。 望其面色晦黄,表情痛苦,腰背皮色形态无异,舌苔白腻。询知痛位固定,痛处畏寒,与变天有关。吐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