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3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风门穴
1116
0001-01-01
《针灸穴位》
风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2、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2、3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斜刺0.5-0.8寸。 名称 风门穴别名 ...
胁堂
700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经外穴名。《外台秘要》:“胁堂,在腋阴下二骨陷者中。主治胸胁支满,胪胀贲(犭屯),噫哕,喘逆,瞻视目黄。举腋取之。”近代《中国针灸学》则定位在“腋窝下二寸陷中,当渊液穴斜上一寸之处。”主治心内膜炎,肝病,胸膜炎。灸3壮。
《东医宝鉴》
834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医学全书。二十三卷。朝鲜·许浚等撰于1611年。作者选摘我国明以前医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前三篇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汤液篇则论述本草,针灸篇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宏富而有条理,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着中最负盛名。现存明刻本、明季朝鲜刻本,十多种清刻本及石印本。1949...
上血海穴
830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上血海穴,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位于大腿下部前内侧、髌骨内上缘上5寸处,即脾经血海穴上3寸,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抬腿无力等。直刺1-3寸。 名称 上血海穴出处 《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大腿下部前内侧、髌骨内上缘上5寸处,即脾经血海穴上3寸,左右计2穴主治 下肢瘫痪...
前谷穴
812
0001-01-01
《针灸穴位》
前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在手指,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热病、乳痈、乳少、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直刺0.3-0.5寸。 名称 前谷穴别名 荥穴出处 《灵枢·本输》隶属 手太阳小肠经位置 位于在手指,第5掌指关节尺...
二、中医药概况
458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香港中医,除部份来自国内移居外,主要经由本地培训。 战后最先开办的中医学校,是谭宝钧主办的“香港中国国医学院”,该院创立于1947年秋,办至今已有48年。另一家由范兆津主办的“香港菁华中医学院”,创立于1953年,校址原设轩尼诗道539号2楼,1961年夏迁到湾仔马师道国民大厦4楼3号上课。1985年秋更在铜锣湾英皇道2号鸿安大反3楼B座自置校舍,该院也有...
(拼音Q)第六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93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气虚耳聋 病名。《医学准绳六要》:“气虚耳聋,右脉大而无力,或濡而细,证兼倦怠,口中无味等内伤证者,属气虚”。由年老、体弱、病后、劳碌所致者,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由气虚所致者,治宜补益中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短气 病证名。内伤短气之一。见《症因脉治》卷二。多由本元素弱,劳倦中气或大病后元气耗伤所致。证见气怯神离,言语轻微,气不接续...
行针手法
645
0001-01-01
《中医刺灸》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
四满穴
835
0001-01-01
《针灸穴位》
四满,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肌肉、血管同大赫,布有第11肋间神经。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遗精、遗尿、小腹痛、脐下积、聚、疝、瘕、便秘、水肿。直刺1-1.5寸。 名称 四满穴别名 髓府、髓中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
1..
«
91
92
93
94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