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6 秒,为您找到 44704 个相关结果.
  • 定喘

    1002 2023-11-28 《针灸学-上》
    定喘 定喘 〔定位〕大椎穴旁开0.5寸(图177)。 〔解剖〕在斜方肌,菱形肌,头夹肌,最长肌中,有颈横动脉和颈深动脉分支;布有第7、8颈神经后支。 〔功能〕宣肺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落枕,荨麻疹。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讲述〕新订穴,见《中国针灸学》。定有平息之意,喘指喘息,针本穴能宣肺平喘,因名。临床配丰隆、天突...
  • 《子午流注说难》(全本)

    1365 0001-01-01 《子午流注说难》
    作者:吴棹仙 朝代:近代 年份:公元1956年 环周图说难 第一环 十干主日. 环周一图.内外有四环.第一环用天干十字.分析地之五运.为五阴五阳.五阴分合于五脏.五阳分合于五府(余三焦一府名曰孤府).甲日阳木合胆府.乙日阴木合肝脏.丙日阳火合小肠.丁日阴火合心脏.戊合胃阳土.己合脾阴土.庚辛金合大肠与肺.壬癸水合肾与膀胱.孤府三焦无所合.决...
  • 内经针法

    1449 0001-01-01 《中医刺灸》
    《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内经》中关于针法的论述涉及到针刺的器具、持针的法则、刺法的种类、补泻手法的区分、针刺剂量的掌握、针刺的宜忌、针灸医师的应备条件以...
  • (拼音W)第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230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乌龙摆尾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乌龙双摆尾。以左手托肘,右手拿儿小指并摇动,如摆尾之状。能开闭结。 乌癞 病名。诸种麻风病不同证候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二:“凡癞病,皆是恶风及犯触忌害所得。初觉皮毛变异,或淫淫苦痒如虫行,或眼前见物如垂丝,言语无定,心常惊恐,皮肉中或如桃李子,隐疹赤黑,手足顽痹,针刺不痛,脚下不得...
  • 通天穴

    1394 0001-01-01 《针灸穴位》
    通天,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癫痫。平刺0.3-0.5寸。 名称 通天穴别名 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
  • 卷七

    1108 0001-01-01 《刺灸心法要诀》
    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 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注】百会穴,提补阳气上升。主治大人中风,痰火癫痫,小儿急慢惊风,大肠下气,脱肛等证。针二分,灸五壮。 神庭主灸羊痫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刺耳聋病,兼刺瘰 项下生。 【注】神庭穴,主治风痫,羊癫。灸三壮,禁针刺。脑空穴,主治偏正头疼,目眩。刺四分,灸五壮。翳风穴...
  • 肓门穴

    1062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肓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2腰神经后支。主治腹痛、胃痛、便秘、痞块、乳疾。斜刺0.5-0.8寸。 名称 肓门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位置 位于腰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