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265629 个相关结果.
  • 三十三、色脉诸诊

    1309 0001-01-01 《类经》
    (灵枢论疾诊尺篇)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五脏六腑,目为之候,故目之五色,各以其气而见本脏之病。脾应中州,胸中者,脾肺之部也。)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足太阳经为目上网,故赤脉从上下者为太阳病。足阳明经为目下网,故赤脉从下上者为阳明病。足少阳经外行于锐 之后,故从外走内...
  • 卷三十一\兽部

    1107 0001-01-01 《本草述钩元》
      马   产西北者胜入药以纯白色为良。   白马阴jing   气味甘咸平。 主治伤中绝脉。益丈夫阴气。强肾志生子。长肌肉。 五畜以马为金。   十二辰午为马。谓阴始生于午。六阳之化。太阴之属也。是主手太阴肺足太阴脾。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故长肌肉而肥健。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故主伤中绝脉而益气。若强志有子。为水脏事。水以金为母。土为制...
  • 卷二 经络上第五

    1320 0001-01-01 《医经原旨》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所以经脉能决死生虚实百病,不可不明。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十二经脉所属,肺为手太阴经也。中焦当胃中脘,在脐上四寸之分。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故手太阴脉发于此。凡后手三阴经,皆自内而出也。按,十二经者,即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者,以脉气流经,...
  • 平脉法第二

    792 0001-01-01 《张卿子伤寒论》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 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 尺寸及关。 寸为上部。关为中部。尺为下部。 荣卫流行。...
  • 二、络脉

    1194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络脉的含义 络脉是自经脉别出的分支,又称“别络”,主要有十五络脉。十五络脉是由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别络及脾之大络所组成的。 从络脉分出的更细小的络脉称“孙络”。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叫作“浮络”。络脉与络脉之间可以相互吻合,“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灵枢·经脉》)。络脉从大到小,分成无数细支遍布全身,将气血渗灌到人体各部位及组织中去,这样就使...
  • 卷十六 仲景辨脉平脉 辨脉篇

    890 0001-01-01 《伤寒论纲目》
    鳌按。辨脉平脉二篇。理精词简。义达神清。与伤寒及金匮要略同一笔墨。的是仲景所撰。旧本有韵语一段。庸浅肤鄙。乃叔和伪作。与仲景笔墨不类。前人或置之辨脉下平脉前。或将平脉倒置辨脉前。而以韵语冠于首。或将辨脉平脉合为一篇。而以韵语终。至柏乡既知辨平二篇不可不分。 又知先辨后平之次。何得仍将韵语冠于首。不知韵语诚属叔和伪作。当直削之。毋俾滋混。而此二篇。 乃益见...
  • 3.1、人体基本概念及运转机制

    2539 2023-11-28 《中医概念入门》
    3.1、人体基本概念及运转机制 1、基本概念 1.1、元气 1.2、形 1.3、津、液、痰、饮 1.4、血与瘀血: 1.5、天气、地气 1.6、精 1.7、神 1.8、腠理 2、运转机制概述 2.1、基本原理 2.1.1、内环境平衡的基本原理 2.1.2、资源传递的基本原理 2.1.3、正邪基本原理 2.2.4、小结 2.2、资源...
  • 二十四脉

    767 0001-01-01 《四圣心源》
      浮沉   浮沉者,阴阳之性也。《难经》: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阳性浮而阴性沉,呼出为阳,心肺之气也;吸入为阴,肾肝之气也。   心肺之脉俱浮,浮而散大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之脉俱沉,沉而濡实者,肾也,沉而牢长者,肝也。脾居阴阳之中,其气在呼吸之交,其脉在浮沉之半,其位曰关。关者,阴阳之关门,阴自此升而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