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273097 个相关结果.
  • 卷二十

    1080 0001-01-01 《御纂医宗金鉴》
    [子部,医家类,御纂医宗金鉴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中之一目録 奔豚气篇第八 桂枝加桂汤 奔豚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胸痹心痛短气萹第九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乌头赤石脂圆 薏苡附子散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皮枳实生姜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 桂枝生姜枳实汤 腹满寒疝宿食萹第十...
  • 卷十二

    700 0001-01-01 《金匮悬解》
    内伤杂病 黄疸 二十三章 黄疸者,水旺土湿,外感风邪,湿郁为热,传于膀胱者也。水土合邪,法当利水而燥土,但高低不同,表里攸判。其表在经络,发其汗孔,里在膀胱,利其小便,高在上脘,吐其败浊,低在下脘,下其陈菀。四路清泄,黄疸无余矣。第黄生于土湿,湿原于阳虚,其小便清白,腹满欲利者,是湿寒之黄也。湿热者,黄疸之标证,湿寒者,黄疸之本色也。 湿寒之黄,仲景未尝...
  • 卷四

    726 0001-01-01 《医灯续焰》
    [卷四] 促结主病第三十二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阴盛则结,疝瘕积郁。 数脉时见一止,名曰促。数则为热,为阳盛,主上焦热聚成毒,或热聚肺成痈。(阳毒宜清散,如黄芩、花粉、连翘、枳壳、荆防之类。肺痈宜清解,如仲景桔梗汤之类。)脉气流行,为其阻碍,故一止也。不数而缓,时见一止,名曰结,为阴盛,主阴分或腹中聚疝痼瘕。 (宜元戎万病紫菀丸、宝鉴沉香桂附丸之类。)久积成...
  • (拼音W)第六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290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温脾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温疟 病名。 ①疟疾的一种。临床以先热后寒(或无寒但热)为主证。又有风伤卫疟、阳明瘅疟等名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发,民病温疟。”《素问·疟论》:“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又:“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主春...
  • 卷三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按】篇中只有奔豚一证,而吐脓、惊怖、火邪皆简脱,必有缺文。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注】奔豚者,肾病也,以其病从少腹上冲咽喉,有如豚窜奔突之状,故名之也。发作则肾气上乘于心而欲死,作已则气衰复还于肾而止,故其病虽有微甚...
  •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

    993 0001-01-01 《医宗金鉴》
    经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论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成痉。夫六气皆足以致痉,不专在湿也;六经皆有痉证,亦不专在太阳一经也。 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项背几几,脊强反张,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皆太阳痉也。身以前属阳明,头面动摇,口噤齿齘,缺盆纽痛,脚挛急,皆阳明痉也。身之侧属少阳,口眼喎邪,手足牵引,两□拘急,半身不遂,...
  • 辨坏病脉证并治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326 0001-01-01 《医宗金鉴》
    阳旦汤方(补) 桂枝三钱芍药(酒焙)二钱甘草(炙)二钱黄芩(酒炒)三钱生姜三片大枣(擘)二枚 右水煎,去滓温服,无时,日二、三服。本方加干姜,名阴旦汤。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炙)四两干姜(炮)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四两甘草(炙)四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
  • 卷四

    535 0001-01-01 《金匮要略浅注》
      奔气病证治第八   师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不可病。心)病(则非轻。)有(心病。   而肾之水气凌之。则为)奔 。有(心病。而胃之燥土。从少阴之火化。而生内痈。   则为)吐脓。有(心病。而肝之风木。乘少阴之热气而煽动。则为。)惊怖。有(心病。   而肾之阴水。不交于离火而既济。则为)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盖以惊则伤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