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182245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类证治裁》
1141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综合性医书。八卷。清·林佩琴撰于1839年。作者将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详予辨析,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对各种病证提出具体治法及应用方剂。其中有不少病证,附述了个人治案,从实践的角度补充作者的论述。亦可供学医者借鉴。书中博采诸家之长,取材较为审慎,在临床参考书中颇有影响。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第九节 瘿病
956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者。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而《吕氏春秋·尽数篇》所说的“轻水所,...
(拼音G)第二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454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肝热篇 病证名。肝受邪热所致的病症。《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肝热痿软 病证名。肝经热邪所致的痿证。肝主筋,若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木燥火生,耗伤阴血,筋失所养,致筋膜干急筋缩而挛,乃为痿软之证。《症因脉治》卷三:“肝热痿软之症,汁溢口苦,两胁攻刺作痛,筋膜干急,筋缩而...
《医心方》
1818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综合性医着。三十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卷一治病大体及服药法、合药法等;卷二针灸孔穴;卷三-十四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十五-十七痈疽、疗肿等外科病证;卷十八汤、火、金、木及虫兽所伤;卷十九-二十服石;卷二十-二十三妇产病;卷二十四占候;卷二十五小儿病;卷二十六延年、断谷诸术;卷...
《医心方》
1823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综合性医着。三十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理论及各科临床。卷一治病大体及服药法、合药法等;卷二针灸孔穴;卷三-十四内科杂病及六淫、时行诸病;卷十五-十七痈疽、疗肿等外科病证;卷十八汤、火、金、木及虫兽所伤;卷十九-二十服石;卷二十-二十三妇产病;卷二十四占候;卷二十五小儿病;卷二十六延年、断谷诸术;卷...
卷之二十四 呕吐哕门·吞酸门·嘈杂门
665
0001-01-01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二十四\呕吐哕门] 病机 至真要大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经脉篇曰∶足太阴脾之脉,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 脉解篇曰∶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也。 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厥阴之病,少腹坚满。厥病呕,病食不下,入而复出。厥甚,寒气入脾,食毕而吐。)《灵枢经》曰∶人之哕,盖谷入于胃...
(拼音C)第十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362
0001-01-01
《中医词典c~d》
唇口燥裂 证名。口唇干燥,甚则裂开之证。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治宜养阴清热,用清凉散、清热养营汤方。 唇里 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下唇粘膜,与承浆穴相对处。主治黄疸,瘟疫,口噤,口臭,面颊肿,及齿龈炎,口腔...
小儿杂病诸候三(凡四十五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67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六十四、注候 注之言住也,谓之风邪鬼气留人身内也。人无问大小,若血气虚衰,则阴阳失守,风邪鬼气因而客之,留在肌肉之间,连滞腑脏之内。或皮肤掣动,游易无常,或心腹刺痛,或体热皮肿,沉滞至死。死又注易傍人,故为注也。 小儿不能触冒风邪,多因乳母解脱之时,不避温凉暑湿,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软弱,而为鬼气所伤,故病也。 六十五、尸注候 尸注者,是五...
1..
«
97
98
99
10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