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易感冒 常按三个穴位

秋季易感冒,常按摩风池、列缺、迎香这三个穴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可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为列缺。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流感1号方

流感1号方:适用于流感偏风热者,多见于流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肌肉酸痛、汗出不畅,或有轻咳、咽痒、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舌淡红、或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白,脉浮数。药物组成:桑叶、苍术、甘草各5克,北杏、桔梗、野菊花、连翘、土牛膝、麦冬各10克,炒薏仁15克。用法:先将药材用冷水浸泡10分钟,再加水600-1000毫升,小火煎煮30分,温服。流感季节每日或隔日1剂,上述药物剂量可供3-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搓背可治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可引起头痛、发热,可搓膀胱经予以治疗。手法:将生姜100克切碎,泡人白开水中,1小时后涂抹在脊柱两侧,用手掌在膀胱经(位于脊柱两侧旁开1.5寸处)上行搓法,以搓热为度。要领: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搓法要由慢变快、由轻至重,方向由下向上,每分钟100次以上。另外,术后10分钟,可将以3根葱白沏水喝,1杯为宜。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发热(邪阻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储某,男,61岁。2018年5月7日初诊。近10天,每天均继续寒热来往。伴胸胁满闷不舒,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大便不梗,耳似失聪,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弦缓。确诊:发热(邪阻少阳)。治则:宽和少阳。方药:小柴胡汤:柴胡12g,黄芩8g,生姜10g,大枣5枚,法夏10g,人参5g,陈皮10g。5剂。患者服药3剂后,寒热来往已退;进药5剂后,康复。患者因冰伏阳气,太阳之邪未解,邪陷少阳,故见来往寒热;一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治糖友感冒 感冒方

糖友感冒“玉屏风"防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窬易导致反复f:呼吸道感染,出现精神疲倦,容易感冒,或每次感冒迁延至10天以上,或1次感冒未治愈又有复感。中医辨证多属虚证,以气虚证候较为突出,表现为神疲乏力,自汗气短,咳嗽少痰或无痰。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黄芪益气固表,补气升阳;防风祛风走表,并御风邪;白术健脾益气。三药共奏益气固表之功,使外邪不易内侵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中医分治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是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因。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发病当为外感,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人本身也一定存在内伤的因素,内伤的因素是引动外邪而发病的重要原因。外感咳嗽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治愈,其迁延不愈多由驱邪不彻,关门留寇,或正气不足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刮痧治感冒

气温逐渐降低,老年人出现怕冷、头疼、咳嗽等感冒症状是常有的事,但由于老年人内脏对于药物毒的排出功能下降,打针、输液、吃药冶感冒已经不是最佳选择了,这时可以采用刮痧来治疗。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表面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皮肤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直到刮至皮下出血凝结成像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邪毒随即排出体外,起到驱风散寒的作用,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自拟退热利湿汤治疗暑湿型普通感冒32例疗效观察

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 病 [1 ] ,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由病毒引起,但易 合并细菌感染,病情加重迁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 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2 ] 。暑湿型感冒多发生于 夏季,常因贪食寒凉、复感风邪而发,临床表现 为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困倦,口渴纳呆, 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自拟 退热利湿汤为治疗暑湿感冒验方,由新加香薷饮 化裁而成,现将其治疗暑湿型普通感冒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退热方治小儿高烧 小儿发热

1.鸡血10滴,生石膏5克,共捣如泥敷于脐部,约1小时可退热。2.黄连、虎杖各30克,用白酒或75%酒精500毫升浸泡1周,滤取药液,瓶贮封口。用时,取药棉团1个,用药液浸泡,以不流液为度,敷于脐上,约半小时可退热。3.小儿高烧时,易发生抽筋,称为惊风。立即挖掘活蚯蚓5条,洗净泥土,捣烂如泥,加入适量蜂蜜(无蜂蜜可用白糖代替),摊于纱布上,盖住囟门,约1~3分钟惊止,约半小时退热。热退后则不再抽筋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刮痧治疗风寒风热感冒

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刮痧对感冒有效,特别对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的改善明显。刮痧后,应多饮热水,以助发汗退热。以下是刮痧治疗各型感冒具体操作方法:风寒感冒(一)症状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二)治法(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秋饮挂花茶防流感

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中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患病,常饮桂花茶对预防秋季流感大有益处。桂花是木樨科植物,秋季开花,花中含有月桂酸、B—水芹烯和芳樟醇等物质,可抑制流感病毒、疱疹病毒、HIV病毒的生长,对细菌和其他多种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杀灭作用。除预防流感外,桂花茶还具有散寒、去积、化痰等功效。取干桂花1茶匙、茶叶1茶匙,以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剂。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风病 善变善动“风为百病之长”

风病善变风有内外,涉及肺肝。外风为六淫之首,属春令主气,流动于四时之中。“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首当其冲。其他外邪伤肺,也常以风邪为先导。内风主要是肝经病变的一类证候表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藏血,主筋。肝病则风从内生,故有“肝风内动”之说。周老认为风病之所以善变、善动,与“风为百病之长”的特性有关。不但外邪犯表常以风为先驱,即使是内生五气也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