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小儿感冒冷热方 小儿易感低热方
小儿易感冷热方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主要以发热症状最为常见,体温多在37.5℃~39℃间,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病因为体质虚弱,阴阳失衡,营卫不调。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用小儿感冒冷热方。方药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5克,防风2克,柴胡5克,黄芩5克,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调护:若体温超过39℃,可予上方每日2剂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电吹风可治感冒?
最近,电吹风可谓是火爆一时,摇身一变成为“理疗神器”。近日,一位名为“铁蛋娘”的网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用电吹风为儿子治疗感冒的方法,立刻被广泛传播。继而,一些用电吹风治感冒、关节疼痛的办法都浮出水面。 但专家表示,电吹风治病原理类似“热疗”,如不对症或掌握不准确,很容易适得其反。 网上传言 热风吹穴可治好感冒 “铁蛋娘试过并强烈推荐的预防小儿感冒奇招:用电吹风的热风在宝宝背部大椎穴和肺俞穴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伏暑感冒茶疗方
葱姜茶: [配方]生姜6克、葱白9克、红糖6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汤,取汁,趁热1次饮完。 [功效]驱寒散风,解表。适用于夏季用空调引起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少汗、流稀鼻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桑菊薄荷茶: [配方]竹叶、白茅根各15克,桑叶、菊花各6克,薄荷5克。 [用法]将上药放人沙锅,加水煎沸15分钟即可。每日分2次饮。 [功效]清热散风,解表。适用于夏季风热感冒所致的恶寒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
丁甘仁(1865-1926), 名泽周, 生于江苏武进, 是近 代著名的医学家、 教育家。丁氏自幼聪慧, 不屑举子 业, 始学医于家乡圩塘冯绍成, 后求教于马培之学外 科, 其后又跟随汪莲石研习伤寒学。丁氏生平勤奋好 学, 博闻强识, 酷爱阅读古籍, 博采众方, 对张仲景《伤 寒论》 , 深信不疑 [1 ] 。丁氏常曰 :“医有两大法门, 一为 《伤寒》 之六经病, 二为《金匮》 之杂病, 皆学理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治胃肠型感冒 自制一种中药茶剂
中成药午时茶为一种中药茶剂,是治疗胃肠型感冒的良药,也可自制。午时茶的主要成分为红茶叶1000克,再加上防风、藿香、羌活、白芷、柴胡、六神曲(炒)、山楂、陈皮、枳实、苍术、连翘、甘草、川芎、前胡各300克,厚朴、麦芽(炒)、苏叶、桔梗各450克,蔗糖适量。制法:将红茶叶粉碎成粗末,其他诸药共研细末。先将茶叶粗末用温开水浸润与诸药粉(六神曲除外)混匀,再将六神曲粉末制成浆糊,与上述混合粉末搅拌均匀,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感冒用什么中成药?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涛: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一旦患上感冒,很多人要么是不以为意,要么就是自己去药店买药,民间有句俗话说:“手中常备三把散,走遍天下都不怕。”下面看看几种药房中均有出售的“三把散”吧。 1、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怕冷),鼻塞声音重,喷嚏,流清鼻涕,咽痒,咳嗽,痰是清稀色白,没有汗,头痛,全声酸痛。 方药:荆防败毒散 用法:煎服,每日一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夏季老人感冒吃人参
夏天,有的老人出现怕冷、浑身乏力、咳嗽、流鼻涕、头晕等症状。这是气虚感冒,吃人参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夏季气虚感冒,多因年老体弱感受贼风而形成。人参能补人一身之元气,正是体虚之人所需之物,元气充则机体抗病之力强,气虚感冒自然痊愈。取人参5克(生晒参或红参佳),加水500毫升,煮开至150毫升,一次顿服。若人工种植人参可用至15克;也可用党参代替,用量为20克。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夏秋季之湿温病 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新订柴葛解肌汤系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将《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增各药之剂近3倍并加炒地榆、连翘、青蒿而成。《伤寒六书》载柴葛解肌汤治风寒感冒,郁而化热,恶寒渐轻,身轻增盛,无汗头痛,心烦不眠等证,其病理为太阳经风寒未解,已渐次传入阳明经。石恩骏认为,夏秋季之湿温病,典型者如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可将新订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方药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白芍12克,炒地榆15克,生姜2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通络散热 孙玉信治疗感冒综合征方
名医治感冒综合征(脾胃积热)方处方:黄芩、僵蚕、柴胡、牛蒡子、升麻、连翘各 10克,玄参15克,板蓝根、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黄连、甘草各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泻火解毒。用于治疗感冒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脾胃积热型。症见,易感冒头痛,有咽痛咽干,头懵头胀,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口臭,大便干,小便黄,颈下淋巴结肿大,面痤疮,舌红,苔黄,脉数。创方者:孙玉信名医治感冒综合征(肺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气机开合受阻所致,症状多表现为怕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在冬春、秋冬交替季节发生较多。对于风寒感冒引的起头痛、鼻塞等症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葛亚博主治医师建议,可取印堂、太阳穴针刺,每天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就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他解释说,印堂、太阳穴属于人体经络的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有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的功效。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盛夏暑湿感冒中医治方
盛夏季节,气温较高,加之雨水很多,空气潮湿闷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症状。而很多病症又都与湿邪有关,所以盛夏应防湿邪侵袭。 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不仅如此,湿邪亦好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白长川谈外感热病辨证新观
外感热病学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 由 《黄帝内经 》 “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 [1 ] ” 和 《难经》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 病 [2 ] ” 的寒温合论, 到以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正式创立 为标志的寒温分论, 历经千百余年, 为后世留下了六经 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三种辨治外感热病的方法, 然此三种辨证方法对初学者不易把握。以杨栗 山、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1..
«
63
64
65
66
»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