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清肺排毒汤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和临床救治
此方为麻黄汤、五苓散巧妙相合,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新冠肺炎患者常肺闭不宣,故又合用射干麻黄汤及橘枳姜汤。小柴胡汤治少阳病,可通利三焦,加藿香可芳香化湿,用石膏能防郁而化热。新冠肺炎,流行之广已胜非典,感染者甚多。作为一名医生,特别是专业与疫病联系紧密的医生,我一直在关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我继承先师蒲辅周先生的医学经验,对每次诊治方案都提供了一些建议,第一次建议将“湿疫”改为“寒湿疫”。大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避毒气 养正气 宁神气 复元气 从四气入手谈新冠肺炎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将新冠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说文解字》中记载“疫,民皆疾也”。关于其病因,明代吴又可在《瘟疫论·原序》提到:“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认为疫病是感受“疫戾”之气所致。目前中西医针对新冠肺炎的特异防治方法均不明确,需要结合其临床特征,抓住“疫毒”这个主要病因,秉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原则从以下四气着手进行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中医药向新冠肺炎亮剑
新冠病毒逞凶狂,勇斗瘟神战犹酣。永葆初心民幸福,恒担使命国安康。殚精竭虑精施策,聚力凝心共克难。今有中医终亮剑,祛邪扶正定安邦!——孙光荣题记2020年2月7日2019年12中旬以来,湖北武汉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相继发现了类似病例,现已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并命名为2019-nCoV,该病原感染所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中医药综合疗法助力疫病防治
随着大批新冠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治疗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瘟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针对不同病程阶段的中医药建议处方均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各省还在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在不断完善诊疗方案,筛选有效治疗方法。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中医药从没有停止过采用多种多样的综合方法来应战瘟疫的挑战。早在战国时代《黄帝内经》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姜良铎教授谈防治感冒
感冒常见打喷嚏、咳嗽、鼻塞、头痛等症状,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令人痛苦不堪。虽然感冒在冬天尤为常见,但它是可防可治的,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外邪来袭,预防非常重要。感冒分寒热 寒热证型要明晰无论风寒还是风热,都可能引起发热及头身疼痛,而体温升高亦并不完全等于热证;因此,辨证风寒与风热时,发热及头身疼痛的有无和轻重并不重要。风寒与风热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恶寒轻重:风寒感冒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恶风畏寒怕冷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抗疫有效就是救命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前后共发布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从试行的第四版开始,每版中医治疗部分中都推荐金花清感颗粒等中药,在湖北武汉多个方舱医院和社区广泛使用。也许有人会问:在面对如此凶猛的新冠病毒肺炎,西医都感到束手无策时,金花清感颗粒等中药有效吗?七年磨一剑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中医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清气坚阴治疗长期高热
贾六金是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他擅治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常能透过现象抓住反映疾病本质的主症做出明确诊断,治疗时紧扣病机,善用经方,每收立竿见影之效。支某,女,13岁,因高热8个月于2016年4月8日首诊。患者于2015年9月在学校病胃痛,经查体温39°C。自此每天早饭后开始发热,体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持续低热治验一则
李某,女,49岁,自2020年1月初患无名低热,胃脘灼热,精神困顿,纳差,恶心。于多处医疗机构治疗,症状始终未见好转。2020年3月14日,初诊:患者自述全身不适,持续低烧、体温一直持续在37.3℃~37.5℃,精神萎靡,头痛头晕,两眼黯黑无神,面色苍黄,胃脘部发热且时有刺痛,乏力,纳差,恶心、口干口渴,盗汗,舌体暗淡,两侧有瘀点,舌苔薄黄,脉细数。辨证:胃热夹瘀,气阴两虚。治法:清热化瘀、益气养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发热不可滥用寒凉药
发烧也称发热或身热,以发热为主的是一病名,但很多是兼伴在其他病之中,就是一个症状。西医按发烧类型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按病的程度分为37~38℃者为低烧,38℃以上为高烧。其治疗有物理降温法、抗菌治疗法、发汗治疗法等。在古代没有体温计的情况下,是按发病的机理来分为壮热、身热不重、潮热。从病因方面分有外感发热、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分外感风寒发热、外感风热发热、外感湿热发热、外感燥邪发热等。这复杂多变的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孔伯华重剂清热治温病
辛凉解表法温病学的辛凉解表法,寒凉清热与里热怫郁的证候是相对应的。明清时代的温病学家从吴又可的“邪从口鼻而入”,到叶天士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再有薛生白的“邪由上受,直趋中道”等,都明确提出了外邪可从口鼻直接侵犯内在的脏器,如肺、脾胃等。从而认为此时所见的表证,是内在脏器感受病邪之后,因为内脏与外在的皮肤、肌肉、四肢、鼻咽等部分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在体表可反映出一些症状,而内在的病变表现则不太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胡希恕解惑温病
每当传染病如流感、SARS、H1N1、新冠状病毒肺炎等流行,中医界即有温病、伤寒之争。溯源经典,学习胡希恕先生对温病的相关论述,并通过临床体悟似有所获,小记如下。《伤寒论》中的温病《汉书·艺文志》有“经方者……医经者”的记载,明确中医自古即有两大理论体系。第一次听经方家胡希恕教授讲温病,是1966年冬,当讲到《伤寒论》第6条时,说道:“这个病,也是头项强痛,也是脉浮,很像太阳病,但是主要症状是渴,
病理科
内科 - 感冒
1..
«
75
76
77
78
»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