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病论治小儿肺炎 重视舌诊结合指纹

运用温病学理论辨治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肺部炎症,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是儿科常见危急重病[1]。据WHO报道,小儿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2]。随着病原学变迁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病毒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及病原体混合感染所致的肺炎逐年增多,且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3]。西药在抗病毒方面没有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玄府理论指导哮喘的治则治法 玄府与哮喘的相关性

基于玄府理论辨治哮喘体悟哮喘,又称哮证,以呼吸困难,喉间哮鸣,发作有时,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证,是内科常见的肺部过敏性疾病,多为迁延数年之旧疾,虽四季均发,但秋冬多而春夏略少。其病因病机的主流认识是:由于宿痰伏肺,遇外邪、饮食、情志、劳欲等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发病[1]。玄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后经金元时期刘完素不断发展,至今尚存并不断补充完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肺肾关系

从肺肾相关论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特殊类型原因不明的、发生于成人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或轻度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乏力、消瘦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PF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其在欧洲和北美发病率为(2.8~18)/10万,亚洲稍低,但发病率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戊戌年麦门冬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案

三因司天方是南宋医家陈无择《三因病极一病证方论》中的16首方剂,其中因五运太过与不及10方,依六气之不同6方。历代医家均重视五运六气理论,如“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素问·六节藏象论》)。笔者有幸师从顾植山教授,学习并应用三因司天方,在治疗疑难重病治疗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戊戌年麦门冬汤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案白某,女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肺气络伤 初病已虚久病更虚 治则扶正通络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发性肺纤维化造成肺间质细胞被破坏,肺有效呼吸容量减少,造成长期反复的慢性低氧血症,最终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笔者总结临床经验,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提出“肺气络伤”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采用扶正通络法来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初见成效,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的诊治思路。病机:肺气络伤肺络,有广义、狭义之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哮喘核心病机是阳虚为本 痰瘀互结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所导致的气道反应性增高阻塞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等为主症。根据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将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有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与其免疫状态低下、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治疗首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虽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观察发现,仍无法阻止哮喘患者的死亡率和肺功能的下降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顽哮顽咳 肺疾的治疗 古今医家治多用温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疾的治疗,特别是顽哮、顽咳等反复发作的慢性肺疾,古今医家治多用温。国医大师洪广祥就提出了“治肺不远温”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在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是否也适用呢?“治肺不远温”探肺系生理特点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受邪侵;又肺位最高,被称为“华盖”,所谓”高处不胜寒”,故肺喜温而恶寒。历代医家诊治肺病经验甘温扶阳法源于《内经》,主要适用于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

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具有严重危害,但患者知晓率低,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差。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岭南地域、气候及人文等因素的特殊性,对本地区高发的呼吸慢病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针对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及肺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的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定治疗特色,建立了呼吸慢病的第二张处方——中西医结合肺康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肺康复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做一个详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吴眉辨证思路与临床应用

吴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师承于国家级名老中医屠金城教授,是护国寺中医医院“咳喘病专台”学术带头人。其临证严格遵循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宗旨,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检测手段,力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组方用药严谨精良,重视标本兼治和疾病的传变,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吴眉老师多年来倾心研究中医药治疗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睡眠障碍、月经不调、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尤其是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讨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特色

基于《黄帝内经》四时六气理论探讨新安医家程玠论治四时咳嗽特色程玠(生卒年不详),字文玉,又字松崖,号丹崖,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早岁习儒,明朝成化甲辰(公元1484年)得中进士,由其性好岐黄,亦受其兄程琎影响,遂立志学医,终成一方名医,撰有《松崖医径》(以下简称《医径》)、《眼科应验良方》、《伤寒集》等书。以其传世的著作分析,当以《医径》为其代表作,《医径》共分上下2卷,原刻本已失,现存最早的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基础肺功能差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疫情下怎么办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基础肺功能差,属中医“正气不足,易感邪气”的体质,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或高龄患者,即便是感染普通流感,也是导致慢性呼吸基础疾病急性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成为危重病人。所以具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病的患者,更应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流密集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从《黄帝内经》谈新冠肺炎的防和护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当前,一场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防控“冠毒”人民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现就疫情防控的中医认识,从《黄帝内经》出发,并结合当前全国疫病防控情况,谈一些思考和建议供参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黄帝内经》称为“金疫”(按中医五行学说“肺属金”,故肺系疫病称为“金疫”),病因感受疫戾之气袭肺。从目前全国各地的报道来看,其发病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传播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