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治百日咳有效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小儿多见,主要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时有鸡鸣样回声。中医称其为顿咳、痉咳等,认为多是由于内蕴伏痰,感染时行疫邪,影响到肺导致的。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主。现推荐一个能缓解百日咳的单方:取鲜马齿苋20~30g,水煎2次,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100~150ml,1日分3次口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马齿苋味酸性寒,主要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等功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患儿诊治报告1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儿童感染率较低[1],其中无症状感染的诊疗研究较为少见。研究显示,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检测到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感染者相似[2],无症状感染患儿同样具有潜在传染性及致病性,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向轻症甚至重症发展。本文对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患儿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儿,男,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指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现代医学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多以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治疗和后期调理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优势。本文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普通人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1 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1]。由于疫病传染性强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营养治疗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诗词中的“肺”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扶头不起还颓玉,日高春睡平生足,谁门可款新篘熟。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这首《醉落魄》是宋代词人黄庭坚的作品,描写落魄不偶、英雄气短、以酒解忧的生活,词牌《一斛珠》因此又名《醉落魄》。中医认为,肺藏魄,主治节,为相傅之官。古代诗词之中,有许多关于肺的描写,蕴含着丰富的医学道理。肺藏魄“落魄巴江号放翁,斯名岁晚亦成空。酒醒遥夜孤舟雨,睡美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总结前期新冠肺炎诊疗经验和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0年8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中药封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

小儿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不畅,随着病情加重,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音等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且以阿奇霉素为代表药物,可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易产生不良反应,患儿治疗依从性不佳,进而影响治疗效果[1]。小儿支原体肺炎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以风热犯肺证较为常见。中医认为,风热之邪侵犯肺卫导致肺失清肃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肺部感染病例之阴证

孔伯华先生家学深厚,他广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医理探究,凝结出宝贵的学术思想。我辈若能善加领会,如高擎灯火,临证逢疑难危重,亦可暗夜洞明。本文谨以病例两则,浅述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中的运用。“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谈及治病理论,孔伯华先生有言曰:“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可。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先生认为,人之疾病,千变万化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咳嗽 五脏咳的发病机制

咳嗽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广,现代医学认为,咳嗽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但也有心源性咳嗽、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等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慢性咳嗽亦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泌尿、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尿失禁、晕厥、失眠、焦虑等[1]。同样,中医认为,咳嗽虽以肺为主,但亦与五脏息息相关。《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更记载了五脏咳不已,移于六腑,引起呕吐、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中医意义上的“痰”体内有“无形之痰”的依据

由于人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或水液在体内的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润人体,反而会在体内形成异常的积聚,成为一种病理物质。这种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就将它称为“痰饮”。其中秽浊、黏滞、稠厚的部分,叫作“痰”,另外清稀、澄澈、透明的部分称为“饮”。因此,中医意义上的“痰”,并不是单单指日常所说的产生于肺部、通过咳嗽可以排出体外,并能被我们所看到的痰,中医的“痰”,还包括因为水液代谢障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生梨加冰糖炖服 治肺热咳嗽

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入川贝母3g,冰糖10g,置碗内文火炖之,待梨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慢性气管炎:干咳少痰、口干舌红,便秘:生梨1个,蜂蜜或冰糖放入梨内,蒸熟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吃5天为一疗程。或梨挖心削皮,放入北杏仁10g,冰糖30g蒸熟吃,可止咳化痰,清热生津。肺热、咽疼、音哑:雪梨捣汁徐徐含咽,每日服3~4次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

咳嗽由肺气不清 咳嗽的验案1则

贾跃进辨治咳嗽思路探讨中医认为,咳嗽由肺气不清,失于宣降,上逆作声而发。明·张景岳根据病因病机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实证,内伤咳嗽多虚证,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咳嗽迁延不愈,损伤肺气,则导致机体易于感邪,咳嗽反复,转为内伤咳嗽;若肺脏虚损,卫外不固,遇气候变化,邪气犯肺,亦引起咳嗽。咳嗽常虚实相互转变,或虚实夹杂,增加临床辨治难度。《医学真传》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清代名医徐灵
病理科 内科 -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