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腹痛,理血行气方药
许女,38岁,1974年5月2日诊。患者自述不善言谈,常因小事易郁怒。近一个月来发现上腹有一较硬肿块,触之苦楚。五天前曾发烧,尿色红,经医治热退,尿变淡黄,前天心前区突发苦楚,难以忍受,疼时向脊背放射,约1小时苦楚缓解,如此发生,1日3次,缓解后全身不适,厌恶吐逆,不能进食,大便溏,每日1次,今日来医院途中,苦楚复作,较前2天发生为重,疼时吐逆黄色酸水。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而腻。体温36.1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满腹胀,寒胀中满分消汤,肠系膜淋巴结核
中满腹胀徐某,女,24岁。患大便溏泻已二年多,每日三四次。逐渐发展为中满腹胀,从心下至少腹胀闷不堪,尤其以进食后为甚。饮食乏味,带下多,手心灼热。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核”,按结核治疗无效。其人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此证属脾虚有寒,中气不运,清阳下陷,浊阴在上;又带下多而手心热,正是东垣所谓内伤之热。黄芪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猪苓10克,泽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消化性溃疡,胃脘痛,胸脘痞闷,中药用健脾愈痞方
石某,男,61岁,广东江门。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主诉胸脘痞闷两月余。脘部饱胀、疼痛、纳呆、自觉乏力、餐后呕吐、嗳气、大便常,舌红苔薄白,脉细。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辨证:胃痛(脾虚湿困)。治法以行气祛湿,健脾和胃为主,中药用自拟方健脾愈痞方加减,药物有:白蔻仁 10g,薏苡仁 15g,茯苓 10g,法夏 10g,陈皮 10g,砂仁 10g,党参 15g,白术 10g,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药方治疗噎膈病
大半夏汤出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第十七篇。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原方是半夏10~15g。汤剂水煎频服。该方为胃中虚寒,气逆冲上以致朝食暮吐之反胃证而设。能安中补虚,降逆润燥。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补虚益气,安中和胃。笔者用该方治疗噎膈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二例。案例一:储某,女,58岁,1999年5月24日初诊。近半年来每3~5天进食时偶发噎,噎甚时,不能进食。先后服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居家防治慢性肠炎的中医妙招
慢性肠炎,属中医学中“腹痛”“泄泻”等病证的范畴,溃疡性结肠炎则与中医“肠澼”非常相像,泛指肠道各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分为特异性肠炎与非特异性肠炎两类,前者如痢疾、结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过敏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有明显原因的肠炎,后者像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致病原因不明的肠炎,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慢性肠炎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加重的原因多为生活方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夏枯草红藤汤治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病属中医“肠痈”范畴,认为是由于寒温不适,或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或暴急奔走,跌仆损伤,或情志不畅,暴怒忧思等因素,导致肠胃受损,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败瘀留积,蕴于肠道而成。治则:软坚散结、清热凉肝。方药:夏枯草红藤汤:夏枯草、红藤各30g,枳壳、木香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方中夏枯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肠郁,肠易激综合征,予以激愈方化裁
张某,女,32岁。2006年7月11日诊。患者反复腹痛3周,发作不定时,痛无定处,以右腹多见,腹胀,大便时稀时干,常伴有腹泻,为黏液便,无血便,排便后缓解。近2日上述症状加重,胃纳稍差,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体查:全腹软,脐周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肠郁。治以健脾柔肝,祛湿止泻。予以激愈方化裁。处方:陈皮10g,防风10g,白术15g,白芍15g,木香5g,香薷1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小儿秋季腹泻 科学增加辅食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每年9~11月份好发于6个月至3周岁婴儿的腹泻,其间尤以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引发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其间以轮状病毒最为多见,但现在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因而专家指出,小儿秋季腹泻重在防备,以下办法可供参考。提倡母乳喂养6~11月龄的婴儿最好以母乳喂养。母乳养分比较全面,是婴幼儿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富含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增强婴幼儿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嗳气,打嗝,打饱嗝,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
林某,男,42岁。主诉近来常嗳气,打嗝,并加重1周。1年前由于饮食不规律后出现上腹不适饱胀,伴有嗳气。腹胀呈持续性,进食后加重,无明显反酸、恶心、呕吐、厌油腻感。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昨晚喉间有痰不适,胸闷,嗳气头晕,纳差。舌尖红苔白干,脉弦略滑。中医诊断为“嗳气”,证属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宜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用清胆止噫汤加减,处方:枳实、茯苓、法夏、竹茹、浙贝、厚朴、黄芩、牛蒡子各10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萎缩性胃炎兼银屑病 自拟化浊解毒方加减
缓慢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领域,国医大师李佃贵经多年临床调查,以为浊毒是缓慢萎缩性胃炎(CAG)的首要病机之一,化浊解毒法是医治本病的有效办法。因而提出和创立了浊毒学说,以为浊毒为病理产品之一,一起又为致病要素,与缓慢萎缩性胃炎联系甚为亲近。缓慢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常缺少特异性,多见痛、胀、痞、满、呆、嗳、烧、酸、泻、秘十症,舌质多红或紫暗,舌苔黄燥或黄腻,脉多弦滑或滑数,腹诊可见板结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反复口腔溃疡化浊解毒方
李某,男,56岁,就诊时刻:2009年4月18日。主诉:胃脘肿痛5年,加剧10天。患者缓慢萎缩性胃炎病史5年,胃镜诊断为缓慢萎缩性胃炎,病理示黏膜中度炎症。就诊时症状:胃脘胀满、痛苦,嗳气,口干苦,口舌重复溃疡,经年不断,舌痛,大便干结,2~4日1次,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属浊毒内蕴,熏蒸口舌。治则:化浊解毒,生肌敛疮。给予自拟化浊解毒方加减:藿香12g,佩兰9g,生薏仁15g,茵陈15g,白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炎胃溃疡,胃病中医方法
胃病患者会呈现胃反酸等胃部不适的症状,常常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吃太热或太凉的食物,都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影响到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胃胀的现象。胃胀:炒谷芽,金桔(或桔饼);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浸泡顷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参加少数糖,当茶饮。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不适: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51
152
153
154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