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夏季急性腹痛点按合谷穴 少商压商阳

每到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吃冰镇西瓜、冰淇淋等消暑止渴,虽然这些生冷食物能带来夏季一时的凉爽,但是大量进食尤其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因为太过寒凉的食物会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肠胃出现急剧痉挛。缓解夏季急性腹痛,可以试试穴位点按法,几分钟就能解决烦恼。点按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医理论的再发挥“脾肾观”与肠道微生态

从肠道微生态看中医肾病学的发展机《文子·上义》载:“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不必循俗”。中华历史上下5 000年, 文明之舟从暗夜驶来, 正因为中医药的发展、传承、护佑, 才未倾覆浊流。然而正如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 500多年前就认识到的,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一切科学的灵魂所在。我国微生态学奠墓人、微生物学界泰斗之一魏曦教授生前曾有著名观点:“微生态学很可能是打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通调“三道两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论探微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1]认为:“谷道”主人体消化吸收, 调节枢纽在脾胃;“水道”主人体水液代谢, 调节枢纽在肾;“气道”主人体之气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补充的通道, 其交换枢纽在肺;“龙路”为人体血液、体液和精津的通路, 具有输布精血津液、濡养脏腑及筋骨肌肤之功能;“火路”为人体内为传感之路,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 具有干线及网络, 四通八达, 具有沟通脏腑官窍形骸之功能, 以维持生理常度。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清热燥湿和胃汤

陶汉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自然基金课题多项。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九老”之刘献琳教授,从医40余年主要研究仲景学术思想及中医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对于温病学亦研究颇深。组成:黄连、栀子、枳实、竹茹、木香、草豆蔻各10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水煎服。功效:清热燥湿,健脾和胃。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徐慎彦自拟方治疗腹胀

赵某,特别干瘦苍老,55岁,显老。自诉20多年腹胀,伴有心悸、头晕、失眠、四肢不温。查体:舌质暗,脉沉弦滑,左关尺弱,右关实。给以徐慎彦医师自拟的中药四逆散加减汤治疗,效如桴鼓。3服汤药后,感觉症状都有缓解,尤其是脚不那么凉了。又来开了2服,再次复诊,自述腹胀好了,腹胀折磨20多年,如今感觉十分轻松。这些年,因为腹胀,心情一直也不好,家属都跟着受累,现在都好了。按:通过患者自诉,结合望、闻、问、切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脘痛,浅表性胃炎,良附丸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祝建华主任医师临床喜用经方,并常与时方合用,疗效显著。现浅述其用逍遥散合良附丸经验。逍遥散出自《和剂局方》,具疏肝和脾,养血调经之效。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具疏肝行气,温中止痛作用。两方疏肝行气功效相近,但前者还可健脾养血调经,然后者可温中止痛。两方合用不仅增强了疏肝行气之效,而且又加强了温中和脾的作用。刘某,女,34岁。2018年7月3日初诊,自述近3个月来因家庭矛盾和工作不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主治胃出血验方三七郁金汤

三七郁金汤处方组成:三七7~10g,郁金、熟大黄、牛膝各10g。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水煎2次,分服。加减:如虚脱者,加人参;呕逆噫气者,加代赭石;胃痛严重且胀者,加檀香或降香;痛连两胁者,加川楝、白芍;烦满者,加炒山栀;胃脘虚冷者,加砂仁;胃阴虚、舌光无苔者,加石斛或茅根。宜忌:血止之后,应注意调理脾胃以善后。功能主治:主治胃出血,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特征,投之屡效。对于体实血证,则其效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中药验方加减治疗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反流性食管炎也称为糜烂性食管炎, 主要指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 既可导致胸骨后疼痛、胃灼热及反酸等症状, 还可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纤维化、糜烂及溃疡等病变, 是胃食管反流病之一。临床中往往采用单一促动力剂或者抑酸剂治疗, 但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本观察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腹部疼痛伴水样便 五苓散合平胃散

五苓散合平胃散出自《世医得效方》,其功用为祛湿和胃、行气利水,尤以治疗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泻下如水擅长。我临证四十余年来,无论是伤食饮冷,还是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引起的泄泻,只要具备以下辨证要点:腹痛、泄泻如水注、苔白或略厚腻,屡用屡效。五苓散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方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平胃散为《简要济众方》方,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五苓散温阳利水,平胃散燥湿和胃,两方和而用之,取长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痛方药:枳术丸加减

谷某,女,2019年7月19日初诊。诉胃痛、反酸、烧心4年余,加重3周。自诉因患高血压、高血脂,故常年服用降压、降脂药。2015年出现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在协和医院行胃镜检查,显示浅表性胃炎,服用医生开具的达喜酸铝碳酸镁片等药后,觉症状减轻可以忍受,遂未再继续治疗,直至2019年6月24日,胃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加重,不可忍受,在火箭军总医院住院4天,住院期间做了肠镜及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主治厌食病 清肠开胃汤

章浩军,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二五”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脾胃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30余载,善用经方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课题8项,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 浊毒理论用于胃肠难治病疗效显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脾虚为本,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危北海教授等系统阐述了脾虚理论的发展源流,主持开展了我国第一批探索脾虚证本质的临床研究。田德禄教授等提出脾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治疗勿忘升脾气。张声生教授等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气滞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提出“调肝理脾”的功能性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