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反复发作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称为泄泻,严重者泄泻可夹有黏液或脓血便。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且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历代医家对泄泻的论著颇多,认识日趋完善,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主导性,病机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受此启发,笔者对泄泻主要从肝、脾、肾进行论治,并且打破“久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反酸治疗方法 吞吐酸水疏肝和胃法

反酸乃吞酸和吐酸的总称。一般而言,反酸是吞吐酸水的症状,常与胃痛兼见,但亦可单独出现,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中医对反酸的认识由来已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反酸是由热邪落于胃经而导致的,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中医经验方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因此迫切需要重视对胃癌的研究和预防。胃癌有一个慢性渐进过程,常经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典型的异型增生等过程,加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向胃癌转变。因此,阻断萎缩性胃炎的进展、逆转癌前病变是胃癌防治的关键。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满”“嘈杂”范畴,临床多见虚实夹杂证。其病变过程多为慢性,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若久病失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泄泻,颜正华从几个方面论治 医案举隅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泄泻首载于《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的论述,并指出风、寒、湿、热皆可致病。《难经·五十七难》谓:“ 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提出了五泄的病名。《金匮要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至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陈无择在《三因及一病证方论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张琼林针药 拟诊 麻痹性肠梗阻

张琼林,主任医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善于治疗内、妇科等疑难病以及急危重症,疗效卓著。笔者随师临证十余年,兹整理一验案如下。1980年4月30日下午,张琼林突然接到某医院全院大会诊的邀请通知书。患者为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老军官。刘某,男,77岁,感冒迁延月余,无痛血尿2天后做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因机械故障,操作约2小时,本来形体虚羸,弱不禁风,术中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打嗝不止嚼砂仁

呃逆(打嗝)频频,扰人烦己。《黄帝内经》提出本病病位在胃,并与肺有关;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在此推荐细嚼砂仁的方法,止呃逆有立竿见影之效。取砂仁3克,放入口中嚼烂成糊状,缓缓咽下。病轻者当下即可止呃,病程长且顽固者,或症状缓解后呃逆复发的,按照这个方法,需多服几次才能稳定。砂仁是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气清淡,味微辛,入脾、胃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有清代古籍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何谓“胃气”养胃护胃怎么做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上班族忙于工作,难以按点吃饭,三餐进食时间不规律,早上匆匆起床,常常是来不及吃早餐就赶着上班;晚餐经常又因为加班而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那么长此以往,是否会得胃病呢?何谓“胃气”?《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所谓“水谷”即指吃进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受纳”就是摄取食物,也是食物消化的基础。饮食入口,经过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炎,胃脘痞,柴桂龙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刘某某,男,51岁。2013年4月3日初诊:间断胃胀10余年,加重1年余。做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现症:近1年余胃胀加重,伴嗳气、纳食欠佳,食后不化,形体瘦,面色萎黄,夜间口干不欲饮,饮水后感胃脘不适,五心烦热,夜休差,梦多,大便时干时稀,小便调,舌质红,苔黄腻,左脉滑,右脉弦。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胃脘痞(肝郁化火,胆热犯胃)处方柴桂龙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柴胡12g,黄芩7g,姜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脘痞满疼痛 中医方解

患者胃脘痞满疼痛,恶心呕吐;或胃中停饮,不思饮食;或面色晦黯,困乏倦怠,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细弱者。【组成】白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白蔻仁6克(捣碎),制半夏10克,厚朴10克,党参10克。【加减】脉沉弱,自觉胃脘寒凉者,减半夏,加制附子、砂仁各6克(捣碎);困倦痞满者,加霍香10克;纳差者,加鸡内金10克(捣碎);胃脘痛甚者,加乌药、高良姜各10克。方解本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理中参梅汤是理中汤和参梅养胃汤的合方

赵某,男,24岁,学生。2020年7月31日初诊。诉:胃脘部隐痛,善食易饥,腹胀易腹泻。头胀,人乏力。2018年饮食不适始,至今有加重。舌红略开裂,苔薄白,面色略黄,平时不出汗。腹部胀气,遇冷大便不成形。脉左右轻取脉濡,中深取寸关有力伴有珠滑,尺无力。患者素体口干舌燥,为胃阴不足,饮食不节,中焦虚寒,伴外感风寒。方药:理中参梅汤加九味羌活汤。乌梅10 g,北沙参15g,山楂12g,红花6g,蒲公英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排便性状改变、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腹泻型IBS占据比例最大。IBS 发病率调查显示,全球发病率为 2%~15%,欧美国家为 9%~20%, 我国为 7%~12%,可见各地发病率基本相仿。腹泻型IBS病机复杂,目前认为常由多因素致病,与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IBS治疗难度大,病情常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效果有限。本病隶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疾病日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定时腹痛 治疗中药方

患者,女,11岁,2020年5月9日初诊。患者于2019年11月份开始出现腹痛,大便干结,家长自以为“湿热结了”,运用蓖麻油为其“通肠”,患者服用后出现头晕,乏力,随即被送往一家民营医院通过洗胃、输液等治疗1天,疗效不显,被转送至县级综合医院就诊,经过诊察后被转送至市级三甲综合医院就诊,具体诊断治疗(用药)不详。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出院。2020年4月27日,患者因腹痛再次发作,前往市级综合医院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