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婴儿腹胀有四因 脾胃消化不良 中医预防和调理
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宝宝总是哼哼唧唧、闹个不停,一看小宝宝的肚子胀得鼓鼓的,像个皮球。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宝宝腹部胀气的情况?婴儿腹胀有四因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一纳一运,纳运相成,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二者有一方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脾胃失和,出现脘腹胀满等症状。此外,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胃主降,升降协调,斡旋气机,才有利于体内气机运转的通畅。以下几种情况,宝宝容易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里虚寒 胃炎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汤《伤寒论》原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伤寒论》242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胃虚有寒饮,则食谷欲呕,宜吴茱萸汤主之,若服药后呕反增剧者,是误把上焦因热致呕,而以本方治之也。王某,男,72岁。2021年3月18日初诊。诉烧心10余年,重则吐清水。现烧心(胃脘部烧灼感),似有火烤,重时吐清水、夜重,重则不能寐;喜热饮。查体见患者平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润肠通便良效方 中医腹泻验方
润肠通便良效方:瓜蒌仁10一15克,捣碎,当归10一15克,加水200毫升,煮开后,把药汤喝下。这是常用的一个配方。只要是碰到中老年人的便秘,从来不用大黄,就用瓜萎仁配当归。服用一两天后,就能畅快通便了。而且不会伤害身体,可以长期服用,非常有效。 比清肠茶好百倍。市面上的清肠保健茶特别多,但很多都含有泻药的成分,长期服用就会伤害脾胃之气,因此,很多人越吃越便秘。* 便秘灵验方:生白术600克、草决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幽门螺旋杆菌现行治疗方案的缺陷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胃黏膜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中国自然人群HP感染率约55.6%,属高感染国家。当下老百姓都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体检后,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中招HP阳性。面对HP阳性,有人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平时很注意饮食卫生,怎么莫名其妙的就感染了它呢?究竟该怎么对待HP阳性呢?感染HP的主要原因HP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手、不洁食物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腹胀痛治法方药 腹胀中医案
医案一:王某,女,61岁。2008年7月4日初诊。主诉:胃胀痛1周。现胃胀痛、嗳气1周,伴两胁胀,大便稀,4次/日,疲乏,易汗,口干,纳眠可,小便调,舌黯,苔薄黄腻,有裂纹,舌下青紫,脉濡细。既往病史:子宫内膜癌(2008年3月手术)史,肠梗阻史。诊断:(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型)腹胀痛。治法:补脾益胃,行气消胀,止痛。方药:炒白术15g,炒枳壳10g,青陈皮各6g,炒薏苡仁30g,茯苓30g,炒麦谷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中药元胡对胃的保护作用
元胡始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尤以止痛之功效最显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临床上可以通过元胡来辅助治疗一些相关疾病,女性的痛经、闭经,还有女性生产之后出现的瘀阻、腹痛,这些都可以进行治疗。元胡对于外伤、外科方面的疾病效果也很好,像跌打损伤,还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久泄的辨证
久泄的辨证应当从虚、实、寒、热等多方面考虑,单一角度考虑则辨证效果不佳。久泄的基本病机多是脾虚湿盛,早期脾气亏虚,见乏力,腹胀,饭后腹泄等,病程持久出现脾肾阳虚,畏寒、夜间五更腹泄、四肢不温等症状。然而,在辨证中尚需注意补中不忘通,通中不过涩,以及恢复气机升降等几个方面。脾肾亏虚者服用补药过多易腹胀,佐以理气导滞之药物,补而不滞;久泄多为虚中挟实,湿热内酝,切不可过早固涩之品,以免闭门流寇;稍佐风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王生义治疗脾胃病临证验案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胃脘痛”“嗳气”“胃痞”“便秘”等病证皆属其范畴,临床常见症状有胃脘胀满及疼痛、打嗝、反酸、便秘等。《黄帝内经》最早记录了有关脾胃病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征,并奠定了理论基础[1]。如《素问·五脏别论》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汉·张仲景《伤寒论》则提出了脾胃病的诊疗原则[2]。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的成书为脾胃病学说奠定了基础,如“养生当实元气,欲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呃逆按压翳风穴3次即愈
呃逆俗称“打噎”,古称“哕”。《内经》有“胃为气逆为哕”的记载。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其主症是喉中呃呃有声,短促而频繁,持续不已,不能自主控制。轻者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不治而愈,重者可昼夜不停,甚至间歇发作数日之久,常致病人疲惫不堪,十分痛苦。笔者曾治一例呃逆持续发作达十天之久,经中西药、针灸多种方法医治无效,而行按压翳风穴3次即愈。兹介绍如下。患者冯某,男,30岁,文艺工作者,1977年8月2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五更泻吃药膳进行调理 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合理膳食
五更泻是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以黎明时出现腹痛或不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为其特点。主要因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常所致,又名肾泻、晨泻、鸡鸣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初步腐熟消化,再至小肠进一步消化。消化后的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小肠吸收的精微物质,经脾气的升发推动,上输于心、肺,通过肺气宣发和心血运行,布散至全身营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治胃寒有效的食疗方 丁蔻肉桂粥
胃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或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其主要症状有:胃脘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等。胃寒胃痛可采用食疗方法,现介绍一个治胃寒有效的食疗方——丁蔻肉桂粥。丁香、草寇、肉桂各5克,干姜5片,粳米50~100克,先将四味研为细末,与粳米同煮成粥,粥熟加少量白糖即可食用,每日2次,连吃3天。本方中,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丁香治虚寒呃逆常与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浅表性胃炎 治则方药
患者李某,女,26岁。2017年7月21日初诊。诉胃脘痛2年余伴消瘦。胃脘时有嘈杂,饥饿时伴见胃中烧灼感,偶有吞酸;食欲尚可,不能多食;矢气频,饮食油腻则易腹泻;易疲劳,体消瘦;夜寐尚可,偶有做梦;怕冷,手心发烧。平素大便日一行,质偏黏腻,细软条状,时时挂厕,小便淡黄。末次月经2017年7月11日,7天干净,量少,色红黏稠,白带较多。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寸浮。胃镜示:胃体黏膜散在出血点,中度浅表性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1..
«
162
163
164
165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