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热、顽固性咳嗽等一系列表现的慢性疾病。经过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12周后胃灼热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1]。有研究显示,RGERD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30%~40%[2,3]。目前,该病病因病理尚未明确,可能与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苏娟萍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经验浅析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运用法之代表方剂,也是调和胃肠之代表方剂,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疗效肯定。苏娟萍,教授,山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优秀专家,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经验丰富,针对胃痞有独到的辨治经验特色,临床疗效颇佳。现将苏娟萍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的经验分析如下。1 中医病因病机胃痞即心下痞、痞满,以心下胃脘部位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虚实寒热之别 中医分型论治

作者简介:张德超,男,江苏高邮人,生于1937年,少承家学,后深造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师从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曾任高邮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肝胆、脾胃病及疑难杂症、老年病诊疗,著《医道求真录》。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从而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引起氢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

疟疾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的传染病。唐宋诗歌中有不少描述患疟疾及求医饮药的述病诗,是供今人探究唐宋时期疟疾发病的韵体纪实文献。杜甫疟疠三秋孰可忍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杜甫旅居长安下杜城,贫病交加,卧床不起。当时长安阴雨连绵,蚊虫肆虐,杜甫又染上了疟疾。诗圣病后走访青年友人王倚,受到热情款待。他在《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中写道:“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 胃痛中药剂

孔祝三,(1920—2021),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行医80余载,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198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著有《医案医话》《常见病中医治病验方》等。组成:党参9克,五灵脂6克,炙香附12克,延胡索9克,广木香4.5克,丹参9克,乌药9克,炙甘草3克。功效:健脾理气,活血止痛。主治: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诱发的胃脘部疼痛。用法:上药共入砂锅,倒入凉水(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辨证治疗小儿泄泻案一则

男,1岁零6个月。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医院予以常规退热治疗,热退后出现腹泻,后逐渐加重转为水泻,日20余次,医院续予以补液治疗,症状不减,患儿继而出现呕吐,进食减少。刻见:低热(37.9℃),咳嗽少痰,面色萎黄,精神萎靡,饮水较多,小便量少(1天当中仅于傍晚6点左右小便1次),舌质淡,苔薄白,眼窝较凹陷,心率120次/分。方药:大回阳饮加半夏、茯苓、人参、怀山药、肉桂各6g(碎),生甘草6g,干姜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缺乏器质性改变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1]。临床诊断为病程大于6个月,且诊断前3个月内该症状持续存在,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类型,其中腹泻性IBS多见[2]。近年来,IB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目前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中医用药思路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体检的普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公认的胃癌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异型增生属于临床上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尚无疗效确切的治法,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本病独具优势,可阻止甚至逆转胃癌前病变。陈卫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消化性溃疡 胃酸胃痛中医药医案

编者按:国医大师周仲瑛在其多年的临证过程中,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治各类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缩短了治疗时间。本文通过对周仲瑛治疗消化性溃疡案例的介绍,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组方特点及临证思路,从中体会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的辨治思想,丰富并完善其以“病机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辨治脾胃系病症的学术思想。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检出率约为10%,近年来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痞病 理气止痛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胃痞是中医特有的病名,泛指以患者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为主要症状的病症。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长期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脾胃病有较大优势,《黄帝内经》《脾胃论》《理虚元鉴》《证治汇补》等书对中医脾胃病的治疗思路颇有佳音。男,60岁。诉胃脘不适5年余,近年来胃脘及两肋隐隐胀疼加重,易嗳气,纳食减少,进食稍多则胃脘胀满更甚。心悸,头晕,形体逐步消瘦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滑肉门深刺法 滑肉门主治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也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临床上可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跟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发现SMAS患者1例,采用程氏三才进针法,重视层次辨证,以滑肉门为主穴论治,疗效甚佳。现整理分析如下,并探讨滑肉门穴的主治特异性。医案患者,男,14岁,诉呕吐10个月。患者于2013年7月开始呕吐,发于饭后1小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自觉腹胀,于沈阳医科大二院就诊,诊断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结直肠癌的早期常见症状及风险评估

专家简介杨宇飞,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都名中医”等称号。在身体的消化道中有一个直接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它通常能够在体内潜伏5~10年,然后突然发病,并在3~5年内成为威胁生命的存在。这个杀手就是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