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辉治疗泄泻经验

潘金辉,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湛江市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湛江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内科临床研究及带教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胃肠病的研究诊治。泄泻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每日大便次数增加,或大便的性质、形状改变,以及粪便变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等物质。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调节肠道菌群、止泻等对症支持为主,疗效欠佳。中医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下垂药膳具有补中益气 健脾养胃的功效

胃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位于腹腔内,如果胃的位置发生了异常,胃的最低点进入到了盆腔内,这种情况就称之为胃下垂。大部分轻度及中度胃下垂没有任何症状,不必过于担心。部分中度以及重度的胃下垂患者常有进食后腹胀、腹痛、恶心和呕吐的表现。中医认为,胃下垂是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可试试黄芪陈皮猪肚汤。材料: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做法: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理念,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损害而导致固有层腺体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为特点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属“胃脘痛”“痞满”“腹胀”等范畴,“嘈杂”“纳呆”“吐酸”“呃逆”等亦与本病相关。李振华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主任,从事临床30余年,强调“中焦如衡,以平为期”的治疗理念,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经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笔者有幸跟师学习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 经验方中医案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其内因除Hp感染外,还包括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单兆伟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从事脾胃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50余年,尤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笔者有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从“烧伤”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多种致病因素损害而导致固有腺体减少或萎缩、黏膜变薄,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1]。在CAG发病机制方面,姚乃礼认为邪毒伤及胃络会导致胃络发生萎缩、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的病理变化[2]。通过临床诊疗CAG患者及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研究,笔者发现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常表现为反酸、咽部及胃脘部有烧灼不适感、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或疼痛等症状。西医治疗该病见效迅速,但容易反复发作。张磊教授从医70余载,专注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创新,中医底蕴深厚,创立“临证八法”,于2017年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笔者有幸侍诊于张磊教授,现将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浅述如下。1 明理溯源1.1 病因病机张磊教授重视对疾病的审证求因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顽固性恶心、频发性呕吐、持续性腹胀、早期饱腹感、餐后饱腹感和上腹痛难以缓解、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3],实验室检查多有电解质紊乱、血糖偏低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 善用经方喜用合方

善用经方张仲景医方之所以被尊之为经典医方,并非因其立方之时古,更重要的是其组方之法度严明,结构规范,用药简括,疗效可靠。国医大师张灿玾善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胃中虚冷,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虚寒型胃脘痛。若木郁化火,横加脾胃,脾胃之运化无力,致升降失职,气滞不行,则取仲景方大柴胡汤方加减为治,调肝理脾;若脾本不及,复为肝气所犯而致胀痛作甚之胃脘痛,则以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治肝胆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胃肠病用药特点举要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

国医大师吕景山曾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及祝谌予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忝列门墙,鉴于吕景山对于胃肠病的治疗见解颇多,尤擅长对药的临床应用,随师学习,深受启发,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简介如下。胃肠病具有发病易、收效速、根除难的特点。脾胃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虚若实,水谷不消,故令腹内虚胀或泄,不能饮食。饮食不节与不洁则胃病,胃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胆汁反流性胃炎辨证施治结合降胆和胃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紊乱或胃手术导致胃的解剖和功能异常,使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了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国医大师徐景藩幼承家训,求道岐黄,临证60余载,学验俱丰,笔者跟师读研3年,现将徐景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胆胃病与肝脾关系密切古人认为胆附于肝,贮存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胃主收纳、腐熟水谷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五色桃花汤组成方解治急性食管炎病案举例

急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在农村中较为常见,尤以农忙季节为多。其症多由饮食热物或硬食吞咽过急,伤及食管及胃黏膜所致。病者一般并无胃病史,发病突然,于食后骤然吐血或呕血(轻者亦可无出血),食管及胃脘部顿觉疼痛,其痛如灼,饮食时灼痛更甚,遂致妨碍饮食。笔者用“五色桃花汤”治疗多例急性食管炎,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五色桃花汤组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

诊治胃心同病临证经验归纳

中老年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病患者,不少兼有胸闷、心悸,甚至心痛彻背等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病症,并且往往因为一病的加重诱发或加重另一病,谓胃心同病也。《灵枢·厥病》谓:“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这是古人对胃心同病的早期认识及典型症状描述。国医大师徐景藩通过临床实践,在脾胃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诊治胃心同病临证经验归纳如下。胃居心下脏腑相关胃与心在解剖上相邻,胃居
病理科 内科 - 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