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易头痛 防治方法

最近,不少读者打电话来咨询,为什么一到秋天就会受到头痛的侵扰,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咨询者。48岁的王先生说,自己头痛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奇怪的是每到秋季,头痛病就犯,右侧太阳穴还会出现神经痛,额头上如吹到凉风也会头痛。他曾到医院做过头部CT,但又没有检查出什么毛病。据萧山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孙余明介绍,王先生很可能是患了“偏头痛”。  早晚温差大 头痛多发作  据专家介绍,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湿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眩晕要分型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最主要的症状便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晕倒。从西医角度看,内耳眩晕、低血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可导致眩晕。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火、痰、虚、瘀等。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尤以肝为重。中医治眩晕,多分为以下几种证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神癫

1973年深冬,有一夜深睡未醒,早上起来开门,大雪封了屋门。医院大门前旷野寥廓,远近山丘、麦田、公路,都成了一片白茫茫的雪原。就在我和同事们正费劲地清理医院的门前、院里通道上厚厚的积雪的时候,远远地看见医院东北方向小村庄外麦田间的小道上有一个人影,拿着铁锨,一面躬着身子铲雪一面走路,艰难地在雪中一步一步地跨着朝医院方向走。定睛一看,来人正是附近村子的苗某,他一手拄着锨把,一手抹了一把脖子后的汗,说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外感头痛拟夷苍芷痛散加味

外感头痛郭某,女,69岁,农民。2009年11月25日就诊。头痛3 d。患者有脑梗和鼻窦炎病史。3 d前外出不慎受风寒,头痛难忍,部位不定,遇风加重,伴有鼻塞,流涕,色清量稍多,恶寒发热不显,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浮紧。辨证为风寒头痛,治以疏风散寒止痛为法则,拟夷苍芷痛散加味:辛夷20 g,苍耳子30 g,白芷20 g,细辛3 g,川芎15 g,荆芥10 g,吴茱萸3 g,薄荷15 g,大青叶20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l)精神因素:精神过度紧张和兴奋,比如应试、参加不熟悉的交际活动、突然交好运、失意、思虑过度等等都可以引起失眠,神经衰弱时尤为明显。这是引起失眠最常见的原因。  (2)躯区体因素:身体过度劳累或身体患病,如疼痛、皮肤瘙痒、咳嗽、心脏病、喘息、呕吐、腹泻等。  (3)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改变、更换住所、声音嘈杂、声光刺激等。  (4)化学因素:睡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癔病 神经官能症 滋阴安神方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组成及用法】 百合15克,知母9克,炙甘草6克,小麦30克,红枣10枚,菊花9克,牡丹皮12克,青蒿梗5克,生地黄15克,地骨皮12克,钩藤12克,太子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服。【主治】 癔病,神经官能症。【解析】 本方系贵州名医陈慈煦的经验方。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加钩藤、太子参、青蒿、菊花、地骨皮等而成,滋阴清热,定心安神。所谓癔病或神经官能症者,表现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失眠三小方

1.鲜鸡蛋1只,临睡前取蛋黄以沸开水冲服之,每日1次,久服必佳。 2.鲜花生叶不枸多少,水煎代茶饮,常服。3.芹菜根90克,酸枣仁15克,水煎服.4.猪心(不洗不去血) 1个,熟枣仁30克,将猪心切成片,与熟枣仁研碎同煮,临睡前吃猪心及汤。轻者连服5—7个,重者连服20个。(桂山)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郁症”加以辨证论治

忧郁症长期的情绪低落与身心症状在中医认为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而中医所谓的郁,是指滞而不通之义,郁症是一个综合病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如精神官能症、忧郁症和更年期症候群等疾病,均可以 “郁症”加以辨证论治。中医认为忧郁症的病因病机为七情所伤,情志失调,从而导致脏腑机能不和、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引起性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和咽中如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头痛小毛病 穴位按摩缓解疼痛

头痛是生活中常常困扰人们的小毛病,穴位按摩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缓解疼痛。它们就像身体里的“止疼片”,随时等待我们“取用”。这些穴位分别是合谷穴、太冲穴、风池穴、百会穴、四神聪和太阳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身体上的很多痛症都可以找它解决。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连接的虎口处,和它类似的,太冲穴也位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位置。它们俩作为人体四关穴中的代表,前者属阳,后者属阴,配合起来具有调理脏腑、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癫痫经验方 痊愈31例

经验方:法半夏、陈皮各15克,胆南星、郁金、全蝎、茯苓各12克,枳实、石菖蒲、远志各10 克,沉香、朱砂各6克,海浮石、青礞石各30克,蜈蚣3条。用法:研成粉末,混匀,装瓶备用。成人每次 6克,口服,每天3次。发作频繁者,每次10克,隔 6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服2个月为1疗程。疗效:本方治疗癫痫患者38例,治疗6—18个月,痊愈31例,好转2例,无效5例。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睡前蹬腿助入眠

脚被认为是人的“第二心脏”,脚上分布大量神经末梢,常蹬蹬脚,有助于下肢血液循环,还能调节神经活动,延缓衰老,并有提高记忆力的效果。在平躺的姿势下,蹬腿动作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睡眠。晚上入睡前,平躺在床上,双手抱头,由缓到快进行蹬腿运动,一条腿每次可达3分钟,然后再换另一条腿,反复进行,直到觉得腿脚酸痛、难以坚持为止。具体时间和次数可日渐增加,不急在一时;有失眠问题的人都可以练习一下。 (陈韶鹏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淫羊藿陈皮治神经衰弱

处方组成:淫羊藿25g,陈皮、桔梗、半夏、当归、白术、茯苓、郁金各10g,熟地黄20g,细辛3g,甘草6g,枸杞子、酸枣仁、黄芪、党参各15g。大枣5枚。用法用量:每日1剂,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7剂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神经衰弱。加减:若有热象者,加栀子10g,黄芩10g;若有寒象者,加肉桂6g,干姜8g。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神经衰弱患者34例,其中治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一般经1~3个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