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治疗神经官能症

梁某,男,49岁,2011年6月28日初诊。患者在煤矿工作,较为劳累,因头痛头晕,焦虑不安,心悸失眠健忘数日,入某院住院治疗,未检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为急性焦虑性神经官能症,予改善微循环、镇静、调节神经、抗焦虑等治疗10天,各种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主动要求出院。诊见其身体瘦弱,面色少华,述其肢体倦怠乏力,纳差,察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辨证为劳伤心脾,气血亏虚,而呈上述诸症。治则:健脾养心,益气补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疗焦虑症 中医运用刚柔辨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焦虑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并无“焦虑症”病名,但与“脏躁”、“惊”、“恐”、“惊悸”、“心悸”、“不寐”等相近。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情志病范畴,过分的担忧、紧张甚至恐惧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  病机病因  对于焦虑症病因,赵志付将其概括为内因(正气虚)和外因(邪气实)两种。内因多为先天禀赋薄弱(包括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偏低),且为阳刚之体。外因方面多为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猪蹄疗失眠 秋日早餐

猪蹄对中老年人神经衰弱(失眠)等有帮助。猪蹄中的胶原蛋白在人体中被消化分解,可产生大量的甘氨酸,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因此,常食用猪蹄有利于减轻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对焦虑状态及神经衰弱、失眠等有改善作用。不过,由于猪蹄脂肪含量高,患有肝脏疾病、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的患者应少食或不食为好。 家生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对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帮助,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秋季解抑郁 香蕉美食

秋季是千树落叶、万物凋零的季节,人们的情绪容易出现抑郁。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大脑产生羟色胺的物质,不但能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快活和安宁,甚至可以减轻疼痛,还能使引起人们情绪不佳的激素大大减少。下面介绍几种香蕉美食的做法。香蕉薄饼香蕉1根、面粉300克、鸡蛋1个、白醋10克、白糖5克、盐4克、味精1克。鸡蛋打匀,放入捣成泥的香蕉,加水加面粉调成面糊;放入葱花、盐、味精搅匀;锅烧热,放入少许油,将面糊倒入锅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本方治顽固性失眠患者85例

经验方:炒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磁石(另包先煎)各30克,知母、天竺黄、琥珀(研末,另包)中服)各6 克,柏子仁、石斛、仙灵脾各12克,百合20克,合欢皮、夜交藤、枸杞子各15克,朱砂1.5克(分2次;中服)。用法:水煎,每日下午3点和晚上10点各服1次。每天1剂。疗效:本方治顽固性失眠患者85例,治愈55例,好转22例,无效8例。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简单好用的助眠方法“吐纳法”

“吐纳法”是最简单好用的助眠方法,只需要在睡前花费几分钟调整呼吸便可完成。首先是仰卧在床上,侧卧也可以,心里保持宁静,不要思考问题。然后双手环抱下腹前方,深吸气,然后是呼气,注意不要把所有的气都呼出去。气快呼完的时候,不中断地把它吸回来,再呼出,再吸回,这样会有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注意呼吸过程中舌尖要抵住口腔上腭。通过以上的呼吸方法,大多数人大约几分钟后就可安然入睡,即使因为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无法入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酒炒白芍治三叉神经痛

处方: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 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主治:三叉神经痛,症见面颊阵发性剧痛,多为单侧,每因吞咽或说话而引起剧痛,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头晕目眩,食少,舌红少苔,脉弦缓。李雪君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中医中药秘方网》治好了我母亲的眩晕症

编辑同志:我因长期在外地打工,老家七十岁的母亲便成了留守老人,前段时间她得了眩晕症,症状一发作就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她不想让我担心就瞒着我去街上几家诊所看病,经查血压偏低,接着不是打吊针,就是熬二三十块钱一剂的中药,一个星期治疗多次,可一停药,症状又发作,十分痛苦。无奈母亲又到医院去拍颈椎片加脑动脉图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前后共花了一两千元,眩晕却一直没有治好。我一直上《中医中药秘方网》,收集有不少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呼喊解压法

我身体瘦弱,加上年龄渐长、长期伏案工作、缺少运动等原因,颈椎病、腰痛病接踵而来。整天感觉浑身哪里都不自在,脑袋昏昏沉沉,老打不起精神。到医院,医生总说,吃药解决一时,却难除根啊,必须得锻炼。可试了很多锻炼方式,都感觉要么强度大,要么难度高,总坚持不下来。有一天,偶遇一个老友,把情况一说,老同学一笑,说:“你何不早上起来一声吼,吼出健康和快乐呢?”我一听,连忙催促同学详细讲讲。后来,我改进了同学的方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顽固性头痛经验

经验方:川芎15克,红花8克,桃仁、赤芍、羌活各10克,牛膝12克,蜈蚣1条(研末),全蝎6克(研末)。用法:将前6味药水煎40分钟,取药液加入蜈蚣末与全蝎末,分3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36例,用药7-21剂,治愈28例,好转2例,无效6例。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治颈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石决明(先煎)、葛根各20克,丹参15克,川芎、白芷、刺蒺藜各8克,党参、白芍、桃仁各12克。加减:痰湿者加白术、半夏各10克;阳虚者加附子、桂枝各4克;气虚者加黄芪12克,天麻10克。用法:水煎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0例,治愈 35例,有效6例,无效9例。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赵志付治疗烦躁的用药规律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志付教授对中医心身疾病以肝为中心,创立了两纲、四型、十六证的刚柔辨证论治体系,用于指导临床疗效显著。为了探讨赵志付的用药规律,我们特选择2008年1月到2010年4月共209例烦躁病人之初诊方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能够总结赵教授治疗烦躁证之用药规律。  材料和方法  我们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在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所有采用中药治疗的烦躁症患者。所有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