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法巧止头痛

按摩疗法止头痛。双手食指弯曲成钩状,同时顺时针旋转按揉太阳穴。另外,按摩脖颈、后背、头部或肩膀同样也有效果。冷热敷疗法止头痛。用热毛巾敷脖颈后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但偏头痛患者最好用冰袋冷敷太阳穴。舒展疗法止头痛。1.颈部舒展:下巴依次向前、向上、向左和向右伸展。2.耸肩:耸起肩膀,双肩向前运动,再向后运动。每个拉伸动作持续5秒,放松5秒,重复 3~5次。3.练习鸟戏:压力导致的头痛,可试练习五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合欢花治疗失眠健忘

合欢花昼开夜合,代表相亲相爱。所谓合欢树,重点就是一个“合”字。“合”也就是“安”的意思。所以《神农本草经》中才会说,“合欢,安五脏,和心志”。只有五脏皆安,人才能安然入睡。所以合欢花治疗失眠健忘的功效很好。  热播剧《甄嬛传》不仅让人都喜欢上了夕颜花,也带火了合欢花。  其实,说起合欢,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院落、路边经常会看到它的影子。关于“合欢”名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相传虞舜南巡仓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多按百会穴睡得香

由于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很多人睡眠质量不好,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介绍,睡眠不好的人,可多按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部的正中线上,即头顶正中央。中医认为,睡眠不好属于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百会穴就位于头顶,受天地之气,隶属督脉,通督全身之气血,百会穴性属阳,又阳中寓阴,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经常按摩,可以达到清心健脑、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帮助人入眠。  另外,艾灸百会穴也起到同样的功效。具体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头痛 太阳穴放血疗法

头痛又称“头风”、“脑风”。《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其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笔者近来以太阳穴(患侧)放血治疗“脑风”患者,疗效良好。  赵某,男,47岁。2012年7月23日初诊。头胀痛4天。患者因近日工作不顺,加之动性生气,遂致头部胀痛不已。经吃中药和静脉滴注(药物不详)治疗,胀痛症状稍有缓解,现左侧太阳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巧按大椎穴治两侧头痛

两侧头痛多因肝阳上亢引起,并伴有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可按压大椎穴予以治疗。手法:以一手拇指指端,在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下)进行较长时间按压,持续5—8分钟,然后再以双手在头部两侧梳理。要领: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垂直用力,持续加力,动作要准确,不可暴力按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伤。术后再掌揉大椎穴,使之放松,力度要轻。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偏头痛最佳治疗方法 山东名医治方

山东名医治偏头痛(肝郁气滞)方处方:柴胡、当归、白术、茯苓、川芎、丹皮、栀子各10克,赤芍、白芍、菊花各12克,薄荷5克,丹参 18克,蔓荆子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疏肝理脾,解郁泻火。用于治疗偏头痛,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偏一侧头痛,或左或右,多呈胀痛、钝痛或搏痛,伴恶心呕吐,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脉弦。创方者:刘伟山东名医治偏头痛(痰湿上蒙)方处方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中医中药治疗

李国英,女,53岁,山西省洪洞赵城西关人,于2011年3月进行性失语,伸舌困难,自感舌头缩短,舌伸曲无力,语言渐渐发音困难,在北京天坛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多以肌萎缩为主要症状,经多方治疗花费30多万,症状仍在进行性进展,因激素冲击治疗副作用太大,不敢再继续使用。  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较为难治的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神经营养因子的方法,效果也不肯定,很多患者都希望寄托于中医中药治疗。  此患者口干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调治癔病

神经官能症,是在各种精神因素影响下,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和癔病两种。癔病多发于青壮年,以女性为多见,表现为哭笑无常,心烦,精神恍惚,睡眠不安,饮食无味,舌质嫩红,脉细弱。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为心阴不足型,治宜养心安神,滋阴润躁。处方:浮小麦20克,石菖蒲、甘草各9克,大枣9枚。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抑郁症的表现及治疗的临证思路

郁病是指情志失合,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以抑郁悲愤、情志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甚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从临床上看,本病涉及现代医学的焦虑症、抑郁症、心脏神经症、癔病、胆囊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笔者跟随导师赵志付教授临证,发现其治疗本病思路清晰、用药精准,疗效显著,现将其整理如下。  病因病机  赵志付认为郁病多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老中医石恩骏治老年性痴呆之专用方

还少丹见于《杨氏家藏方》,也见于明代朱橚所著《普济方》,主治肾、脾、心三脏虚损,精血不足,神志俱耗,体倦腰酸,羸弱无力,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牙齿浮痛等未老先衰之证。贵州名医石恩骏则以此方为治老年痴呆症之专用方。  方药组成:熟地黄15克,山药45克,牛膝(酒浸)45克,枸杞子(酒浸)45克,山茱萸、茯苓、杜仲(姜汁炒)、远志、五味子、楮实(酒蒸)、小茴香(炒)、巴戟天(酒浸)、肉苁蓉(酒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捶背行气活血 舒经通络利睡眠

祖国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经通络。因为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促使气血流通和调节脏腑的功能,能助人宁心安神、催人入睡。捶背的手法主要是拍法与击法。拍法,即用虚掌拍打患者的背部;击法,即用虚掌、掌根、掌侧叩击患者的背部。施用手法、动作要求协调、灵巧,着力要有弹性,每分钟60~100次,用单手或双手均可。需注意的是,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规范叙述如下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一般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精神症状比较突出,如性格孤独,多疑自私,主观固执,或缺乏羞辱感和责任感;记忆力缺损,经常失落东西,计算、理解、判断、工作能力下降;甚则生活不能自理,语言杂乱无章,二便失禁等。脑电图与脑CT检查,都有异常变化。  老年性痴呆归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等范畴。心藏神,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肺藏魄
病理科 内科 - 神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