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注册
登录
药方首页
药方列表
病理科:
全部
内科
外科
妇科
男科
儿科
皮肤科
美容瘦身
滋养益寿
中药秘方
肿瘤科
感冒
呼吸内科
胃肠病
神经疾病
心脑血管
口腔科
咽喉疾病
鼻炎
眼部疾病
耳部疾病
糖尿病
贫血
中暑
民间偏方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
中药酒消除血栓 活血通络
全当归、防己、地龙各200克,丹参300克,川芎180克,益母草、水蛭、木通、牛膝、陈皮各150克,糯米3000克,苡米300克,红高粱2500克,酒曲适量。 将以上10味药水煎去渣,取药汁;糯米、红高粱、苡米淘洗干净,水浸6小时,沥干,蒸熟摊开待冷,置于容器中,加入药汁、酒曲搅匀,置保温处令其发酵(春夏1~3天,秋冬3~5天),闻有酒味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每次50~100毫升,温服。 此药酒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介绍三款药膳有助稳定血压
高血压如今已经成为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可以通过规律生活、合理饮食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下面介绍三款药膳有助稳定血压。 胡萝卜粥新鲜胡萝卜150克,切碎,连同白米100克一起放到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消化不良、小儿软骨病、营养不良等。 芹菜粥芹菜连根120克,切碎,连同白米250克一起放到锅里,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乃中风病之轻证,与中风病有大致相同的病机,虽错综复杂,其核心为气血亏虚,内风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横逆四肢,致脑窍闭塞。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眩晕、肢体麻木、一过性言语不利、偏身无力、视物黑朦、倦怠嗜卧、步履不稳等。中医辨证用药能有效治疗中风先兆,降低中风发生率,主要分以下四型进行治疗。 肝阳化风 证见眩晕欲仆,头胀头痛,肢体麻木或一过性瘫软,急燥易怒,面赤耳鸣,舌红脉弦。治以平肝熄风,选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老人防中风常做三动作
按摩颈部: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两侧,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然后双手十指交叉置于脑后,左右来回擦至发热。而后,可以配合一些转头活动,头前俯时脖子尽量前伸,左右转时幅度不宜过大,做10个来回即可;或可取站立姿势,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下肢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共做lO次。然后身体不动,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上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换方向做。运动肩部:双手放在两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青年高血压病多与肝脾有关并与心神相互影响 中医治疗经验
全国名中医郭维琴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郭维琴对心血管疾病见解颇深,疗效显著。郭维琴在总结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认为青年高血压病多与肝脾有关,并与心神相互影响。其发病机制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被扰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肝脾同调,心神并养”论治青年高血压病的思路,现将其临床经验做以下介绍。病因病机郭维琴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经典古籍,认为高血压病中医属于“头痛”“眩晕”“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血友病的中医辨治心得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 传性的先天凝血障碍性出血疾 病。血友病的主要症状是出血, 常表现为肌肉、关节外伤后出血 不止或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如 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疼 痛、关节损伤而致残,还可能会 出现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死 亡。笔者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 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特别 是在儿童期治疗.多可取得满意 功效。中医认为.本症属于中医的 血证范畴.据其出血部位的不 同,主要包括肌衄(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如何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质量呢?
当前,我国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还比较低。即使是愿意积极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也常常因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下降,治疗效果不理想。到底该如何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质量呢?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困惑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以下常见困惑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一个困惑是,治疗的过程中一旦血压下降,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虽然血压达标了,但是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使患者陷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组方治疗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32例
处方:生白芍20克,珍珠粉20克, 夏枯草20g,天麻15克,钩藤20克,丹皮15克,野菊花20克,茺蔚子10克,地龙15克,牛膝20克,白蒺藜15克,生牡蛎30克(打粉),甘草6克。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0剂为1疗程。说明:曾用本方治疗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32例,在未用西药降压的情况下,服药一个疗程后血压明显下降,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苦等症状明显减轻。用药两个疗程以上临床症状基本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四逆散治 胸痹 中风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由甘草(炙,味甘平)、枳实(破,水渍,炙干,味苦寒)、柴胡(味苦寒)、芍药(味酸微寒)四味药组成。本方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适用于少阴病。症见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气闭郁,不达四肢,故见手足厥冷的热厥证,此时手足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与寒厥不同。《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方中柴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膳食纤维可防心血管病
膳食纤维是指来源于植物的不被小肠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多糖 (非淀粉多糖)和极少量木质素的总和。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两类。前者包括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例如燕麦,水果的果胶,海藻类食品中的藻胶及魔芋制品等人工提取物);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例如谷物的表皮或粗粮,水果的皮、蔬菜的茎叶、荞麦、小麦、玉米面等)。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以及谷物中。现代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1994年,笔者有幸侍诊于刘渡舟教授左右年余,聆听教诲,目睹疏方,受益良多。老师虽仙逝有年,受业情景犹存脑际,现据当年从师笔录以及追思回忆,整理老师临证验案医话两则,藉以缅怀教导之恩,并以此文倡导弘扬老师为之一生不遗余力、上下求索的仲景学术思想。 刘渡舟老师谓:《伤寒论》方称“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称“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出神入化,有起死回生之妙。继《伤寒论》之后,又产生了数以万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治脑供血不足经验
经验方:天麻、茯神、白术、白芍各8克,生地、当归各10克,生黄芪、炙黄芪各12克,川芎、陈皮各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0例,显效20例(服药1~3剂后症状消失),有效31 例,好转10例,无效19例。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1..
«
8
9
10
11
»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