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中医妙方: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是用于中风瘫痪症的方剂,载于王氏著《医林改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沿用迄今已170多年。“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120克、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9克、桃仁9克、地龙9克、川芎9克组成。临床常用于脑血管病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等属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也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疼痛、神经衰弱、癫痫等;还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防治心绞痛心律失常 自疗按摩

压内关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先向下按,再作向心性按压,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同时可配合震颤及轻揉;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各10次,然后紧压1分钟。心绞痛甚者,可加按心俞、膻中穴,以宽胸理气止痛;气急,胸闷者,可加按肺俞、定喘穴,以宣肺降气;脉微沉细者或慢性心衰浮肿者,可加按复溜、阴陵泉穴,以利水消肿;阳亢者可加按合谷、太冲穴,以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冬喝姜汤防心梗

寒冷的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此时不妨试试喝碗热姜汤,对心脏有保健作用。中医认为生姜性温而味辛,能通血脉、降血脂。生姜中含有姜油以及姜草油等芳香成分,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铁、镁等矿物质。而姜草油与血管扩张剂有相同的作用,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生姜还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血管畅通;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均有特殊作用,可降低心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肝旺心悸茯神粥治

肝气偏旺或惊恐所致的心悸、不寐等;以及快速心律失常属肝气偏旺者,服茯神粥食疗有较好疗效。组成:茯神20克,羚羊角粉2克,粳米50克(所用药物中药店均有售)。先将茯神捣碎、研细,煎水后滤取汁液,人粳米加水煮粥,熟后起锅前加入羚羊角粉,调匀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常服能平肝熄风,宁心安神。 罗邵祥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喘证 扩张型心肌病 用大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

扩张型心肌病原发病因往往不明确,西医也缺乏非常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因心脏呈进行性扩大,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危及生命。中医针对该病的治疗报道也比较少,且多从心论治,多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或益气养心等法,但往往限于心病一隅,而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控。本案从圆运动六经辨证入手,强调整体辨治,扶正和祛邪兼顾,重点从少阳阳明入手,敛降相火、内泻湿热,虽未用所谓“心药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成药治心绞痛各有适应症

复方丹参丸适用于心血瘀 阻、瘀血滞胸之患者,表现为疼痛 在胸,痛有定处,不痛则已,痛则 大汗淋漓,濒死感,舌紫苔黄,脉 细数。每次10粒,每日3次,舌下 含服或吞服。速效救心丸适用于不明原 因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时每次 10~15丸,舌下含服或吞服;症状 缓解后每次4~6丸,每天3次。速 效救心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 功效。冠心苏合香丸适用于寒凝 心脉、体弱无力之患者,症见肢体 发冷,大便稀,舌淡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小中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处方及用法

有的患有高血压、脑动脉 硬化的中老年人,突然头晕目 眩,语言不清,单眼黑朦或失 明,或视物飘动,肢体麻木无 力,四肢沉重,在动作中掉物、 摔物,走路摇晃不稳,动作不 协调等,症状持续可几分钟、 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后,不经治 疗又可自然缓解,常反复发 作,一天数次或数天发作一次 不等,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中风先兆)。小中风如不及时 治疗,则可导致血管破裂或血 管闭塞,造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镇惊定志 梁玉梅辅助治室性早搏方

名医治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方处方:炙甘草、阿胶(烊化)、柏子仁各10克,党参、麦冬、丹参各20克,生地30克,麦冬12克,酸枣仁15克,桂枝3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功效主治:益气滋阴,养心安神。用于辅助治疗室性早搏,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虚烦多梦,失眠盗汗,心烦热,手足心热,面色无华,舌尖红,苔薄白,脉结沉细或虚大。创方者:梁玉梅名医治室性早搏(痰瘀痹阻)方处方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春季降血压粥疗有妙方

冬去春来,阳气升发。在万木吐翠的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旺盛。高血压的患者易出现头痛、眩晕、血压偏高等症状。要注意全面营养,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粥食,被称为“第一补人之物”。自古以来,粥被视为最有效的养生之道。下面介绍几款调治高血压的粥疗方以供选择食用。一、板栗补肾降压粥:板栗、糯米各100克,赤小豆15克,生姜10克,盐少许。赤小豆先下滚水中煮15分钟,再放人糯米、板栗同煮,朝一个方向搅匀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病保健强身 手保健操

手保健操适合各类人群日常保健,尤其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保健强身。  第一节双手手掌相对合起,开始快速搓动。每次搓动,可让手指指尖从另一只手的手掌下端一直搓到中指第二关节处,然后回头。每一个来回计一次,共搓36次。  第二节双手五指尽量分开,指尖逐个相对,指尖相合手掌分开,然后用力开始撑顶。一共做36次。  第三节左手摊平手掌,右手握拳,将左手中指对准右手拳头上的后溪气;中指与穴位之间保持5~10厘米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史某某,女,76岁,2011年9月3日初诊。面白略胖而虚,虚汗较多,肉松。头晕、前额痛5~6年,全身发麻,左侧肢体(上下肢)麻木明显,右侧脸易汗出(左侧不明显),纳可,眠可,二便调,不乏力,有时口干,舌光红无苔,自述有老胃病,脉沉偏弱,左脉细弦。自诉心脏不好,曾因心肌缺血而住院治疗,现不胸闷。患者于1年前曾做脑部CT,未发现问题。根据患者的情况,断为中风或中风先兆,故按中风论治。予补阳还五汤:黄芪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莺爪风煎水好降压

钩藤又名莺爪风,钩藤入药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古代医家认为其气轻清,故多视为小儿的专用药,正如陶弘景指出:“疗小儿,不入余方。”后世中医学家不断拓宽它的应用范围,现已成为内、儿、妇科的常用药。中医认为,钩藤性微寒,味甘,入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功效。近年来,钩藤在临床上应用得更加广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疗高血压。经药理实验证实,钩藤既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又有明显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