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重视辨证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概览

吴春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验撷英近年来,中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原发性高血压是不继发于其他疾病,且难以找到确切病因,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由于血压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长期高于正常压力,血管及心、脑、肾、眼等靶器官负荷过重,可形成各种损害[1]。根据心血管综合风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可分为低、中、高及很高危4个层次[1],其中低危和中危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可于早期观察评估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沈绍功调肾法治疗中老年冠心病

恩师沈绍功是沈氏女科第19世传人,思敏而勤于笔耕,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深入思考,辨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卓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学将它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在冠心病的诊治方面,沈绍功提出速效止痛为标,以理气、活血、祛痰分治;长效补虚为本,辨气虚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笔者从1980年以来,针刺哑门、扶突、环跳穴为主,加刺对症辅穴治疗中风后遗症88 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及家庭病床病人,男58例,女30例。缺血性中风61例、出血性中风27例。左瘫51例、右瘫37例。上肢瘫13例、下肢瘫15例、上下肢皆瘫60例、兼口眼歪斜24例、言语謇涩17例,病程最短15日、最长1.5年,有高血压病史73例,占 82.95%。针刺治疗取穴:主穴取哑门、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通腑法治疗中风

中风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王永炎教授运用化痰通腑治疗急性期中风的经验探讨》中显示约有40%~50%的患者表现出痰热腑实证。通腑法属中医治法“下法”范畴。“通,达也”(《说文解字》),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六腑和奇恒之腑;狭义则专指大肠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通过排肠腑之燥屎、泻五脏之积热,使气血得顺,神识则清。中风病性总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从“络虚风动”认识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表现为心室率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发作时以心悸、气短,甚则晕厥为特点,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昏厥等发生。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以控制心室率、抗凝为主,存在长期服药、并发出血等局限性,手术以导管消融术为一线治疗手段,但受医学技术要求高、费用高及术后存在25%~60%的复发率等限制,临床应用尚无法普及。阵发性房颤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近年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醒脑调衡针刀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脑卒中也叫中风,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它是以患者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后期多出现即挛又痿现象,尤其痉挛性偏瘫是影响康复的一大障碍,临床应用针刀醒脑调衡法缓解痉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黄帝内经》所说的“偏枯”“偏风”“风痱”即指偏瘫而言。《金匮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唐蜀华运用“瘀热”理论辨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验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血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ACS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瘀、热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瘀包括血瘀和瘀血,前者指血液运行迟缓,血流不畅及局部不通,是一种病理状态,而瘀血是一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急性脑梗死 养阴通络汤

养阴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相关研究表明,ACI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是由于ACI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及糖代谢紊乱,继而导致患者易发生糖尿病。ACI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因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沈绍功诊疗高血压病经验

高血压病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临证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疗高血压病,并且不断创新总结形成了系统的诊疗思想。笔者自2001年起跟沈老侍诊学习,在沈老毫无保留、悉心教导下,步入临床工作,临证运用沈老诊疗思想治疗内科、妇科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较多体会,现与同道分享。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沈老倡导“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先确立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风药论治“脉痹”的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没有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可归属于“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等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动脉内膜损伤基础上,脂质沉积,纤维帽形成及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动脉壁增厚、硬化斑块形成和引起血管腔狭窄,这与中医“脉痹”有相同之处,两者的相关性具体阐述如下。“脉痹”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研究一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以血脂代谢异常,继而脂质浸入,引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房颤治疗四步法 益气养阴固其本

胡元会,男,汉族,陕西人,1963年出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人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北京中医榜样人物。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6部。主持国家及省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川崎病《备急千金要方》五石汤

千金五石汤治疗川崎病的理论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病机不明的急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典型、不典型、不完全性川崎病。目前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千金五石汤治疗川崎病进行了理论分析。1 千金五石汤历史上名为五石汤的方剂很多,本文介绍的千金五石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五石汤,原文如下:“治胃间热,热病后不除,烦闷,口中干渴方。寒水石、硝石、赤石脂、瓜蒌根、龙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