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心衰”病 方剂邓氏养心汤加减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由各种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或(和)功能变化,导致心脏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治疗心衰取得一定疗效,但心衰的患病率、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中医药在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将其纳入《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王叔和《脉经·卷第三》“心衰则伏”,认为阳气虚弱致水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风后遗症李振华验案 治眩晕方 痹症疗方

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急性热性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他认为对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除健脾益气、蠲除痰湿治法外,还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必施之法,并重用虫类药。对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注意用药不可过于温燥;而对于久痹正虚者,须随证施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之药,使正气渐复,而顽疾得愈。本文收录了李振华教授的验案3则,以飨同道。中风后遗症某男,59岁,2005年3月23日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据数据统计,脑卒中是引起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84%[2]。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与进步,脑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有所下降[3],尽管如此,脑梗死仍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4]。痉挛性瘫痪成为脑梗死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且影响着患者后续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5,6]。在现有针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中,针灸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在针灸技术中,腹针疗法治疗肢体筋脉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从肺肾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案 从大肠治疗高血压脑病案

五脏之间,脏腑之间,六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之间,均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路志正指出:“辨治疾病不能仅限于生病之脏,还应着眼于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连的脏腑;不能只注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心脏病的蒙医病因 蒙医药六基症理论

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是著名蒙医大家,尤其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今笔者将苏荣扎布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希望中医同仁能有所借鉴,共同提高。心脏病的蒙医病因蒙医药六基症理论为“赫依、希拉、巴达干、楚斯、黄水、黏虫”。蒙医理论将疾病的性质归纳为寒热两种,将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蒙医理论明确指出,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张学文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可耐受的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一种噻嗪类利尿剂)至少治疗4周后,诊室和诊室外(包括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值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中医古医籍中尚未见到难治性高血压这个病名,只有与其常见临床表现相类同的证候及其相应治疗的记载。现代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疾病的转归及并发症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认为本病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脑萎缩的辨证治疗 方药拟菖蒲郁金汤加减

脑萎缩临床表现为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损害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生活能力。据相关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4%;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疑难病等诸多领域均有研究,现将其治疗脑萎缩的经验介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风的根源在于土湿阳衰 中风之病机在于木郁风动

《四圣心源》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探讨《四圣心源》是清代医家黄元御的代表作,其在学术上推崇四圣之学,精通黄老之术,将象数易理与中医相结合,阐明了中医核心理论,有显著的理论和临床特色。黄元御崇尚经典,学验俱丰,《四圣心源》是一部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代表作,书中论点精辟,见解独特,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书中“中风”篇的学术思想探讨如下。1 中风的根源在于土湿阳衰《四圣心源·中风根原》云:“中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早期心衰可防可治 做好自我监测

高先生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数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走几步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自觉手脚发胀。他以为这些症状是工作劳累所引起,加上疫情宅家,每天活动量也有所减少,所以并没有进一步留意和就诊。直到双下肢浮肿无法消退、平躺时需要垫高几个枕头,坐下来都感觉到透不过气来时,才来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查吓一跳,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高先生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伴发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先生入院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平均每40s即有人发病,每4min便有患者因其丧失性命[1]。另外,其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风的发病机制,预防其复发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2]。纵观中风历史沿革,前人之述备矣,然各有所长,笔者采撷众说,略述浅见,简要阐述脾胃论治理论对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性。1 略论“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年长则求之于腑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世界卒中日 什么是脑卒中 识别脑卒中

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为了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营造慢性病防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了有关“世界卒中日”的宣传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陈淑长运用清肝芦荟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

下肢静脉曲张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大隐静脉,也可以在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同时发病。该病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迂曲怒张,容易疲劳,可伴下肢沉胀、水肿,夜间小腿抽筋,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溃疡。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由于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浅静脉内压力升高,导致浅静脉壁扩张,近端静脉瓣闭锁不全,以致血液倒流,又逐渐破坏远端静脉瓣膜形成的[1]。有家族病史、长期从事站立工作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