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勇安汤加味方解及临证应用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周围血管疾病专家,创造了许多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剂,其中四妙勇安汤加味就是代表方之一。四妙勇安汤加味由金银花、玄参各30g,当归、赤勺、牛膝各15g,黄柏、黄芩、山栀子、连翘、苍术、防己、紫草、生甘草各10g,红花、木通各6g组成,功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解及临证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味以金银花为君药,《温病条辨》记载金银花用于治太阴温病初起,邪在肺卫,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整理总结张洪洲治疗中风九法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卒中”。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临床50余年,尊中而不拒西,他根据古人总结及自身临床经验,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为风(内风、外风)、痰(风痰、热痰)、虚(气虚、阴虚)、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中风脑积水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近70年,对瘀血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1998年出版了《瘀血证治》。张学文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瘀血证,善用药对治疗因瘀血导致的各种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现将张学文运用药对治疗瘀血证的经验总结如下。治疗瘀血证常用药对理气祛瘀药对:香附配川芎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无寒热之偏,为血中气药,主行血中之气,为治气滞证的主药;川芎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为气中血药,主行气中之血,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高血压头晕甚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 中医处方治

本医案是已故江西省著名中医万友生在60余年前的一则医案。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也有反复,如果患者不配合,放弃治疗,则难以达到后续的疗效。患者万某,男性,51岁。1963年2月19日初诊。诉头晕甚而巅顶时痛,并有沉重感,头皮麻木,切以指甲不知痛痒,两目迎风流泪,四肢麻痹无力,精神疲倦,怯寒甚,如果受寒则胸胃隐痛,口淡出水,饮食减少而喜热恶冷,时或噫气吐酸,大便时闭时通,或硬或溏,但溏粪时多,色淡黄,小便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医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瘀斑、瘀点或伴内脏自发性出血为特点,外周血液检查常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丁樱根据其50余年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划分为邪实和正虚两个阶段,并强调血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活血化瘀应贯穿病程始终,提出“养血活血”法,疗效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脑中风理论 治脑卒中的经验八法

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脑卒中理论新颖,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脑卒中的经验归结为八法,以供同道参考。①开闭固脱法脑卒中闭证、脱证,多见于脑卒中中脏腑的危急阶段。任继学认为,此证多因寒(邪)、虚(正)相搏阻隔脏气,脏气与脑气不相衔接,阴维、阳维、阴络、阳络等窍络窒塞,神机失灵所致。故可见口噤目张,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洪数弦大等闭证。凡闭者,欲其开,不开则死;凡脱者,欲其固,不固则亡。大凡搐鼻、揩齿、探吐、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 治本不忘其虚治渐不离其浊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受累的特点是其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病变,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全国名中医王新陆血浊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王新陆在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张伯礼辨治冠状动脉痉挛经验

冠状动脉痉挛(CAS)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是由于多种因素刺激冠状动脉强烈痉挛收缩而引起的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症状以静息性胸闷憋气、胸痛等为主,多于寒冷、情绪激动、劳累等发作,服用硝酸甘油或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数十载,勤于临证,精于医理,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多年,现将张伯礼治疗CAS临证思路经验总结如下。症有所异辨病为先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心悸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

心悸是指患者以发作性自觉心中悸动、惊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其常伴有胸闷、气短症状,甚则眩晕、喘促等表现;脉象或迟或数,或节律不齐。西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均属中医心悸范畴。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名中医张伯礼从医数十载,临床上尤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现从师学习,对张伯礼治疗心悸经验整理如下。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本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

中风“卒中”按痰瘀同治法分型论治

中风又名“卒中”,常突然发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障碍、昏仆或神志昏蒙为主要表现。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风邪致病之善行而数变相类,故以中风名之。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因此,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的关键。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等,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恢复期内及时治疗是
病理科 内科 - 心脑血管